——“第九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观后有感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 幸 宇
2011年11月22日至24日,“第九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重庆举行。我有幸第一次亲临全国大赛现场观摩和学习。各省市的优秀选手各显神通,尽展自身才华,奉献了32堂精彩的初中物理课。在三天的听课活动中,我收获不小。有不少课堂的闪光点其思路之新、方法之巧、效果之好,令我感到震撼。特别是几个一等奖获得者,无不是在课堂的引入上很下功夫,令人记忆深刻。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新课的引入是成功的第一步。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的欲望和思维的火花。一般来说,新课导入可以分为:直接引入法、复习引入法、实验引入法、故事引入法、现象引入法等。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教师个人特点等方面进行选择。
如:哈尔滨81中的蒋晓薇老师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中采用了“实验引入法”。她分别在每一组找了一个肺活量大的男生,一字排开,每人发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比比谁最能吹”看谁能通过漏斗把乒乓球吹得最高。“1、2、3、开始。”所有人同时用力向上吹气,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将乒乓球吹出去,学生哄堂大笑。接下来轮到老师表演了,老师将漏斗开口向下,用吹风机向下持续向吹风,把乒乓球放入漏斗结果球不会掉下来。学生们发出一阵惊呼。
这样的精彩引入,不但将学生牢牢吸引住。更是通过一个与生活常见现象相反的物理小实验,引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个巧妙的引入设计恰到好处,即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为整堂课的开展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又如:河北石家庄40中的马剑老师讲《串联与并联》时,用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灯光引入。给学生放一段车灯的视屏,并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汽车,让学生们知道了汽车灯光在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他的新课引入中还把车灯比作人的眼睛,可以表达和传递很多信息。随后布置实验任务,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器材模拟“让汽车的眼睛发光”。此后整节课的主线都围绕“车灯”展开。
这类引入是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把平时大家都没有留意的现象作为课程资源,为我所用;将一个看似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现象,通过巧妙的情景设置使之成为本节课的主线。教师的语言功底令人叹服。同时又将比较枯燥的电学学习内容注入人文精神的内涵,抓住时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培养。不仅使新课教学过度自然,也抓住了物理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然后交给学生自主探究。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新课引入必须有一个很好的情景创设。也就是用有趣
的物理实验或生活现象将学生引入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中,使他们产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让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激起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学习中。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学生思想的火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够很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创设适宜的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重视知识价值的发现,关注物理学学科与自然、社会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性,让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成为学生愉快学习之旅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