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4-12-28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杂谈 >>用兴趣和体验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
教研杂谈
用兴趣和体验激发物理学习的热情
上传时间:2010-12-02 21:48:00 点击次数:3613 次
  

——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大赛听课有感

学员:曾庆锋

11月21日到24日,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大赛在重庆市育才中学和天宝实验学校如期举行,在重庆市九龙坡教师进修学院领导的努力下,我们2010年物理市级骨干班的全体学员也有幸全程参加了相应的活动,包括教学大赛观摩、自制教具展评、专家论坛和点评等活动,让我们接触了很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长了见识。特别是基于新课程环境下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方面,我们感触良多。

首先,很多老师的课题在引人环节已经花样翻新,能做到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江西省赣州市2中的陈元璋老师的《浮力》,上课开始的时候是出示了几幅重庆朝天门大桥的图片,问学生这漂亮的大桥是哪里的,让重庆天宝实验中学的学生感觉很亲切,首先就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接着出示浮桥的图片,由“桥”到“桥”,没有什么坡度的,而后一个“桥”已经涉及浮力的知识了,这样的引人很自然,很顺利的完成了知识的衔接,还符合《物理课程标准》提到的“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还有上海新川中学的张艳老师的也是关于“浮力”的内容的那堂课,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她利用学生身边容易取得的乒乓球、水、塑料玩具等器材,完成一个从小量筒里取出乒乓球的游戏,也顺利的将学生带入了浮力的世界。

当看到吉林市9中的曲旭老师的《升华和凝华》这一课题时,我们都为他担心,因为在重庆学生是很难接触到这方面的现象的,如果完全凭老师“空讲”,那怎样能体现新课改呀?结果,他就将自己在吉林生活的实况拍成照片,而且是将一件刚洗干净的毛衣,由于挂在屋外冰冻后,可以将毛衣倒立在手上,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相当于是魔术式的效果当然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眼球了。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但都有异曲同工的妙用:在课程开始之初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产生继续探究的愿望,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不正完美的体现了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吗?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课程标准》 中要求: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我想他们都做到了。

然后,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自制教具,为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其中的物理规律创设了更有利的情景。比如前面提到的陈元璋老师的那堂课,在后面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制作孔明灯,在他的引导下,每一小组的孔明灯都顺利升空了,在学生一片惊呼声中,他及时的提出:这证明了气体也能对侵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我想学生对这样的认识活动将会是终身难忘的,绝对是从内心获得了这个知识点,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活动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在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这样的自制教具师生共同的活动,不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吗?

同样,在河南省开封第33中学张丽娟老师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上,她自制了一个能在空中飘洒“幸运星”的教具,其实制作和演示过程都非常简单:桌面上先放上彩色的碎纸片,找一根洗衣机的排水管,用右手快速的晃动排水管的空中的那一端,将另一端靠近彩色纸片,奇迹就产生了,空中就抛洒了漫天飞舞的“幸运星”。还有老师自制了能够演示浮力实质的装置,制作也简单,但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教具,却不用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去告诉学生“浮力的实质是上下 表面压力差”,学生在这么有趣的活动中,自然的形成了浮力实质是压力差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对一个其他学生认为枯燥的物理规律的理解变得相当轻松了,而且是很难忘的。

当然,在后面的第九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自制教具的展示会上,我们还看到了更多的自制教具,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不断的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理解“瓶瓶罐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方法理念,只要是材料易取,对物理规律的认识能更好诠释的实验就可以大胆尝试开发。

最后,上课的老师还利用有效的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集体教育、团队合作等,很好的达成了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这也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要做到上面的要求,那就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为新课程环境下的素质教育的推进继续努力。

2010-11-2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