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澳门濠江中学黄雪玲老师《浮力的利用》有感
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探究,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2010年11月24日上午第二节课,来自澳门特区的濠江中学的黄雪玲老师,在第九界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上指教的《浮力的利用》一节给赛场的所有听课老师做了很好的诠释,我有幸听到了这一节课,对自己的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结合本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 黄老师对知识的讲授上不很看重
在课堂的引入上,播放了《加勒比海盗》的一小段视频,比较精彩,又较切合主体,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然后用演示 的方式结合图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了物体浮沉的条件。
对于轮船漂浮、潜水艇沉浮、气球飞艇升空的工作原理,一般采用图片出示、视频播放、老师讲授、引导学生分析的方式来得出结论,对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中的浮力这一影响因素,学生分析不出来的时候,老师就索性直接告诉。
整个知识交代的过程在20分钟左右。
二、 最精彩的是分组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做
学习了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原理,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后,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模曹冲称象实验,一组模拟打捞南海一号沉船,一组制作简易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但老师给学生提供的器材有多余的,如曹冲称象一组,给了弹簧测力计,细铁钉、笔、塑料袋、几块质量较大的铁块、显然质量较大的铁块是多余的。有的利用身边的器材来做实验,如自制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要用到的刻度尺。
第一、 二个实验,学生在小学或平常的新闻报道或其它相关学科都有一定的接触了解,对实验的做法比较了解,但学生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经历探究的过程。首先要考验的是学生的设计能力,在弄懂原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器材的选择,设计出实验的步骤,设计表格记录数据,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要熟悉各种器材的使用和配合,掌握一定的器材使用技巧,组内同学要精诚合作才能完成。这两个探究,学生既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课堂上讲授的又没有现成方案,这种问题就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学生乐于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组用木条来做简易密度计并大致测出另一种液体的密度。这个对学生的要求特别的高,学生直接探究肯定是很困难的,老师就在装器材的盒子里给出“锦囊妙计”实际上实验的提示,给学生搭台阶,学生通过阅读实验提示,设计和进行实验,反过来促进学生对密度计原理的理解。
实验完毕后,黄老师还注重学生的交流展示,展示不但要组内成员通力合作,组与组之间也得到了间接经验。做密度计的一组实验虽未完成,但老师也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做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充分尊重学生。对密度计测密度的原理,老师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在实验的基础上在进行理论的推导,难点就这样突破了。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注重科学探究,但在实际的操作中部分教师要么包办代替,学生背探究的步骤和结论,流于形式;要么到处乱用,把不要探究的问题死搬硬套去用科学探究,把问题搞复杂化,得不偿失。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科学探究,根本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实质是教师中心主义的外在表现,表面穿了一件新课程理念的外衣,内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思想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是一个做题的机器,遇到生活中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黄老师的课堂虽然在知识传授的严密性、教学环节的衔接上做得不是很好,但却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气息:放权给学生,做真正的探究。
大足中学 唐兵
2010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