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留守学生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以重庆市清华中学为例
G002重庆市清华中学校 张昕仪、宋昀茜、邓子稷
【摘要】目的 了解高中留守学生生活现状及心理特点。方法 选取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高2013级和高2014级高中生,共计221名。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测查工具,对高中留守学生遭遇的生活事件进行研究。结果 留守高中生与非留守高中生在人际关系(t=2.05,P<0.05)和健康适应(t=2.52,P<0.05)两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非留守高中生这两方面的平均分显著低于留守高中生。结论 城区高中留守学生在人际关系、来自健康方面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对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等产生影响,高中留守学生的生活现状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高中留守学生;生活现状;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作为劳动力输出的重要地区,导致了留守儿童(学生)人数居高不下,高中留守学生人数也逐年激增。据估算,全国高中留守学生人数要在一千万人左右。这个庞大人群中所出现的问题还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警觉和足够重视,甚至人们对高中留守学生问题上还存在误解"大多数人认为高中生已经基本成熟,不再是小学生、初中生那样的弱势群体,可以不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事实上,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志、情感等还在继续成长,还缺乏正确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善恶是非观念也比较淡薄;此外,与普通高中生相比,高中留守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特殊性,如他们直接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学习紧张,心理负担重,缺乏父母在身边的鼓励与支持。本研究把高中留守学生生活事件作为一个切入点,以重庆市清华中学为例,选择该校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研究,了解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理特点,为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将高中留守学生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其就读高中阶段从户籍所在地流动到其他地区(区外或市外)工作,并与其父母分开居住时间长达半年以上,年龄在15至18岁的高中学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高2013级和高2014为调查对象,分层随机抽取四个班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22份,回收问卷222份,有效问卷214份,其中,留守学生40人,占调查人数的18.7%,非留守学生174人,占81.3%。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有效样本基本情况表(N=214)
样本个体背景 |
资料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性别 |
男 |
102 |
47.7 |
女 |
112 |
52.3 | |
年级 |
高一 |
119 |
55.6 |
高二 |
95 |
44.4 | |
是否留守 |
留守 |
40 |
18.7 |
非留守 |
174 |
81.3 |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刘贤臣等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1]测查工具。考查过去12个月内高中生所面临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被试根据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对自身的影响程度“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和极重度(5)”进行评定,累计所有事件得分即总应激强度值。因素分析将这26个事件分为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等6个因子,分别累计各因子得分即为各因子的应激强度值。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及讨论
2.1 人际关系生活事件方面
从留守与非留守两个维度,对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2)显示,在来自人际关系生活事件方面是否留守达到显著差异(t=2.05,P<0.05),这一点与周宗奎等人对留守儿童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2]。高中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少来自父母的关心,加之高中学业繁忙,人际关系较初中阶段更为复杂,同时由于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在面对压力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和合理的引导而导致不良情绪无处宣泄,则可能会发生被人误会或错怪、受人歧视冷遇、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当众丢脸等,这也是高中生留守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与表现。更甚者因为没有调节好人际关系、没有与家人沟通便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导致少数“留守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甚至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做出违法犯罪事件,影响学校和社会安定。
表2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比较
因 子 |
留守(40人) |
非留守(174人) |
T值 |
人际关系 |
10.07+4.63 |
8.67+3.69 |
2.05* |
学习压力 |
9.97+3.53 |
8.97+3.25 |
1.72 |
受惩罚 |
10.02+3.86 |
10.08+4.63 |
-0.069 |
丧失 |
5.05+3.05 |
4.78+2.71 |
0.539 |
健康适应 |
7.56+3.18 |
6.30+2.72 |
2.52* |
其它 |
6.22+2.71 |
6.13+2.74 |
0.181 |
总分 |
47.00+14.96 |
43.20+15.00 |
1.42 |
注:*P<0.05,**P<0.01。
2.2 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方面
从表2可以看到,在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方面是否留守达到显著差异(t=2.52,P<0.05),这与邓远平、姜智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高中留守学生健康适应出现的问题有可能是外出务工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补偿心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在中小学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致高中阶段表现为沉溺于网络游戏、抽烟、喝酒、作息和饮食无规律等,这些不良的行为均会对正处于发育期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2.3 其他生活事件方面
从表2可以看到,在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其他等生活事件方面是否留守未达到显著差异。但除受惩罚生活事件方面,其余因子高中留守学生得分均略高于非高中留守学生。这说明高中留守学生所遇到的负面生活事件要多于非高中留守学生,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相对非高中留守学生而言,高中留守学生所遇到的负面生活事件较多,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和健康适应生活事件方面,高中留守学生受到的影响更明显。政府、学校和家庭应从高中留守的实情况发,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为培养高中留守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招商引资,增加农村的产业链,如种花、种水果、养鱼等,让当地人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因为高中留守学生的很多问题实质上是源于初中、小学阶段在家庭教育、保护和亲情上缺失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让孩子在小时候就和父母共同生活,而不让家庭教育流于形式或处于空白当中。
其次,学校是高中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绝大部分高中留守学生是在学校住读,因此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重视这部份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建立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在硬件方面,建立高中留守学生团体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等,给高中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在软件方面,学校应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宣传,定期召开教师培训大会,针对高中留守学生的具体问题及特点进行培训;定期针对高中留守学生开展人际关系和健康适应方面的团体辅导活动;制定政策,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定期进行走进寝室与学生谈心,走进家庭与家长交流,家庭较远的定期电话与家长交流;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对家长亲子沟通理念和技巧的培训。
最后,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从小培养其人际沟通的技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外出的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紧密的电话联系,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即使外出工作,加强学习、阅读亲子沟通与教育的相关知识,保持与孩子共同成长。一年之中最好能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相聚,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减少孩子的孤独感。
参考文献
[1]刘贤臣.ASLEC.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增刊):106-108
[2]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8
[3] 邓远平,姜智. 农村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32-36
[4]谢建平.基于农村“留守孩”教育的高师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97-99
[5]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4):21-24
[6]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A]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7]徐建财,邓远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8]邓远平,姜智. 农村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32-36
[9]谢建平.基于农村“留守孩”教育的高师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97-99
[10]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990-995
[11]四川内江十二中.农村高中留守学生不良心态调试研究.内江市市级课题.2009
[12]董亚静.留守高中生对留守的认识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09
[13]徐志伟,苏虹,伍佳玲,常微微,孙业桓.农村留守中学生自伤行为及与心理控制源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
[14]方辉东.在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适应性问题研究[D] .浙江大学.2010
[15]赖月月.自尊、心理控制源对高中留守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赣江师范大学.2010
[16]阮勇慧. 镇江市农村高中留守学生问题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指导教师评语:本研究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西部城区高中留守学生压力管理研究》和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雏鹰计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研究过程严谨、方法科学,结果表明:高中留守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应对能力、健康适应两方面要低于普通高中生。研究为高中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提供了依据,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