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上午,在九龙坡区全体物理教师的热切期盼中,重庆市物理教研员周智良来到铁路中学,为大家做了一个主题丰富、意义深刻的讲座。
周老师认为教育好一个孩子,就会幸福一家人;办好一所学校,就会照顾好一方百姓。教师的工作决定着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一些家庭的痛苦和欢乐,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话音一落,在坐的老师顿时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基础知识和形成的各种思想方法,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各行业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的最有效方法;物理学研究过程中所树立的崇尚实践、崇尚理性思维的精神,是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品格。为了更具体的说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周老师回顾了自己编写选修教材中《激光与新型电光源》这一章时的深刻体验,并把编写过程的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得到的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
说到物理教学,周老师认为一定要抓住“为何教?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几个本源问题。物理教学是为了教育一个个富有个性、富有思维的鲜活的学生个体,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练创造性地使用它。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教学,在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时,要结合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创新。
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实验及实验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基础,实验既是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最基本的手段,又是验证物理假说、检验物理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离不开物理实验,有效教学需要物理实验,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离不开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物理实验可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水平。
教学情景的设置在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学情景中的情——营造情感氛围,教学情景中的景——提供认知背景。有段话这么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 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它们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物理教学中要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人文教育,就离不开物理学史。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因素。在英文What、When、Where、Why 、Who和How中,我们往往只重视第一个,学生不知道这个定理或定律在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什么(Why)被谁 (Who)提出来作为研究的前沿问题,不了解当时某个问题是如何(How)解决的。一句话,不了解先辈们是如何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这绝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仅仅通过专业知识教育,可以把学生培养成一种有用的工具,而无法培养成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物理、热爱工作!使自己的一生更有意义!”这是周智良老师和大家共勉的话。相信有这样一位富有激情、又愿意把最珍贵的经验无条件分享给后辈的教研员,在他的感召下,在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重庆的教育事业定将蒸蒸日上!莘莘学子定将有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物理青蓝网 刘美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