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8日,南岸区初中物理组教研活动在玛瑙中学召开。南岸区物理教研员张春国主持,南岸区各个中学的物理教师参与此次教研活动。
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南岸区玛瑙中学也针对新课程理念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达标”。在此次的教研活动中,玛瑙中学的秦圆圆老师就以“阿基米德原理”(第1课时)为例,给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先学后教,合作达标”的示范课。
课堂上,秦老师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带领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以乒乓球掉进坑洞里应该如何捞取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浮力现象的兴趣,自然产生对浮力的相关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开始结合导学稿自主学习,对生活中的浮力,浮力方向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在自主学习中,秦老师要求学生将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而后小组讨论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再在老师的带领点拨下由全班同学共同探究解决。如,在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教学部分,对于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浸没深度有关的问题上,秦老师给 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实验探究、讨论解决,最后点拨,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液体的深度无关的结论,使学生对该问题上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在课堂达标及小结中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于仍有问题的部分再予以巩固提升
可以看到,整堂课的教学中,大多数的问题都是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只有少部分重点、难点由教师点拨,指导学习。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沉浸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浓浓乐趣中,物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各位老师均纷纷以问卷的形式将自己的教学意见及建议予以反馈。
最后张春国老师对于新课程改革,根据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课堂“先学后教,自学领先,不会才教,以教导学,注重优化,体验成功”的教学思想以及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新课堂的教学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1、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需要探究解决哪些问题?要达到怎样的要求才叫做学习效果较好?
2、自主学习。即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明确要达到学习目标具体每一步应该怎样做?应样做才能解决问题,达到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加以标记,根据发现的问题,通过再读教材、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所以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应该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学习思路的引导。而教师则应充分利用导学案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以便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解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合作探究。包括交流讨论、分组展示两个板块。学生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则在课堂上提出来,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小组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展示的过程。
4、精讲点拨。在学生讨论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契机根据教学的重难点予以精讲点拨,带领学生解决问题,走出误区,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
5、课堂达标。即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出几个难度中低档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同学们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6、拓展提升。即对本堂课的知识梳理,以及适当的拓展延伸。
此次教研活动,以秦圆圆老师的示范课开始,以新授课模式的教学流程结束,相信每位老师对新课程改革、新型的授课模式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南岸区初中物理组的课程改革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课堂上学生积极合作、交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