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家彦曾说“教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教师不是演员,但要有演员的才能;教师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师不是将军,但要有指挥千军的气概”。可见,教师的素养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谓“素养”就是修习涵养,也有平素所供养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三大素养: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三尺讲台前,如果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至今还记得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王二凤——那个美丽善良的女生,在阅读课上,她用甜美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告诉我们什么是抑扬顿挫;作文课上,她用自己丰富的人文积累诠释什么是“以静写动”什么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们也许没有博士、硕士令人眼热的文凭,但是他们凭着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地充实着自己,引领着幼小的我们在知识的殿堂遨游。那样的课堂,对于我们学生是一种享受,对于老师是一种展示,是一种能力的体现。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讲台前只是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不敢对课文内容有丝毫的个人的独特见解,更有甚者,在学生的质疑声中,瞠目结舌,脸红脖子粗,那无论对上课者还是听课者来说,都是一种煎熬,还谈何享受呢?所以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教师非常必要的一大素养。
教师的第二素养是教育追求。这决定着教师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只有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去做,才能去热爱教育、温暖学生。
这个假期,有幸“接触”了洪宗礼老师,不禁为之深深震撼,我们先看看他的作息时间:洪宗礼长年把一天当两天用,他从没有休息过,除了动大手术后不得不卧床,但他的大脑仍然在转动,想着他的课题,他的教材。他的精力和兴趣全在教材建设上,他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基本上没有休息。很多人到哪里都会称忙喊累,唯独到了洪宗礼的研究所,到了洪宗礼面前,就不好意思喊累了。2003年去俄罗斯,他在飞机上谈教材,声音盖过引擎轰鸣;面对蓝色的波罗地海,他说,那边就是北欧,芬兰的语文课标我看过了……
在教育界,有很多人比洪宗礼的工作条件好,也比他有更多的机会,为什么偏偏是他成功了?这就是对教育锲而不舍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在1985年上的课,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这种教育的持久魅力温暖了许多人的心。
教师的第三素养是教育智慧。作为教师只有知识渊博、充满智慧才能营造出生动、有活力的课堂,才会创造出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堂。
作为教师,我不喜欢看预设好的课堂,就像看书不愿先看结尾一样。预设好的教学环节没有了悬念,没有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知识的碰撞、思想的碰撞,也就没有了智慧的火花闪现。
记得洪宗礼老师在一节作文课中有这么个小插曲:他让学生描写班里同学并读出自己的作品,结果一位同学因反复提到同桌的门牙掉了,而触怒了同桌,他当堂抗议:侮辱人!两人就此推搡起来。面对此种情况,洪老师面带微笑,语气缓和地请他们先坐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门牙”的描述删还是不删而得出结论:缺颗门牙,表现在少年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美感:稚气,稚气未脱的童真美。最后,洪老师还不忘问一下当事人:现在感觉怎样?那学生不好意思的说:要写就写呗!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就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中化为握手言和。实际上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教育机智,因为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就会启发他们在特定情境中的应有行为,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艺术技巧,是否会由此而延伸教育理念。
因此,教育智慧绝不仅仅是教学经验,绝不仅仅是教师先天的教育天赋使然,而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中,经过磨练与感悟而逐渐获得的。
初为人师
点滴教育心得
上传时间:2011-05-04 21:13:26 点击次数:535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