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5-05-02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论文 >>“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教研论文
“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上传时间:2011-03-21 20:24:36 点击次数:3703 次
   “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本文着力介绍“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
  关键词:教学模式 问题 物理 整合 环节
  问题的提出
  (一)对新课程改革的再认识
  我区作为国家首批课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的教学理念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课改,人尽皆知“教师只能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但当我们走进课堂,却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没有随着观念的改变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很大。为此,我校在区进修学院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从2009年2月以来,通过学习“洋思”,“东庐”“綦江隆盛”等知名学校的课改经验,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我校的实际,初步总结出一套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初见成效,09年12月25日,我校召开了全区课改现场交流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二)问题教学理论概述和研究现状
  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了问题教学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由马赫穆托夫最先推行问题教学法,后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理论是前苏联发展性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培养创造能力。马列主义认识论是问题教学的主要方法论基础,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而马赫穆托夫用控制论、信息论描述了问题教学的过程。
  根据问题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应该是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产生问题情境;分析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反思。同时还提出了问题教学的一般模式。目前的问题教学研究很广泛,形式也各有千秋,我们吸收了同行的研究成果,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做了以下的改进。学习实施以“问题指南”为载体的“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
  (三)关于 “三整合、六环节”的界定
  “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中的三整合具体是指整合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有的教师过去把教学目标人为的割裂开,这是不可取的。任何课堂教学,都离不开三维目标,问题教学模式中只是把教学目标任务化,再把教学任务问题化,最终把一个一个的教学目标变成一个又一个的教学问题呈现在课堂中。通过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六环节是指完成教学任务所经历的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它们是问题预设,问题呈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检测,问题反思。
  (四)关于对模式的理解
  这种“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虽然已在教学中应用并初见成效,尽管物理教学应该有模式,但是又不能限于模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它有着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特别是相对教学论中有关过程或“本质”的一般阐释而言,教学模式更易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因而对于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像练习武术,首先得熟悉武术的套路,从一招一式开始,当对这些招式掌握得十分娴熟以后,才会有个性化的东西,渐渐地才能达到出神入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境界。因此,开发和推广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仍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教学模式也是有缺陷的。教学所依存的条件是十分多样和微妙的,具体的教学情境是千差万别。任何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应用目的或中心领域,而且有具体的应用条件和范围,它有着天然的局限性。教学模式的天然的局限性依靠什么来超越呢?我们的答案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凝聚、融会了教育机智在内的、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的运用,是教师高度驾驭纷繁复杂的教学“变数”的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确证,没有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运用,教师的上课就容易成为“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教学就难以避免封闭性、机械性、刻板与程式化,就难以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和教师中心,就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独特的生命表现和学生提出的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丰富的精神生活、自主交往和个性展示就都受到很大的局限。教师教学艺术创造的能力,取决于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对教学模式驾驭的娴熟程度,更取决于教师的资质和精神修养。我们将努力把模式和艺术两重属性合二为一,驾驭好优秀地教学模式。
  (五)关于物理教师运用“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
  目前,从我们听的优质课,观摩课来看,整体物理教学还存在着一大弊端: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牵着学生走,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提问,学生答,一问到底,问的问题烦琐或没有多少价值,学生回答常常不加思考,关键性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也少。从时间上看,三分之二的时间属于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体现,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些课学生只是疲于完成老师提的每个问题,现在课堂上虽然没有了老师的满堂灌,但是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形式实际上是借学生之口来完成教师的满堂灌!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合作,共同设计合理的问题,共同来解决呢?因此,我校物理课堂教学中构建“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与同行们共同交流。
  所谓“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概括起来:预设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拓展问题—反思问题。具体说来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设计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物理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设计问题、质疑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三整合,六环节”问题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导学的引路人,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执教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让电灯发光》一节时,学生通过完成教师预设的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一个完整的电路组成所必须的电路元件,电路的三种状态,常见的电源类型、电流方向的规定等简单的问题,课堂上着重解决核心问题和疑难问题—画电路图,各个小组利用教师给出的器材,自己动手组成各种实际的电路实物图,然后模仿课本习题,很容易就学会了画电路图,由此可见,学生作为问题教学模式的主人,学生自信心得到足够的体现,责任心得到增强,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问题教学模式能否取得成效归根结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教师不要设置框框,先把学生的手脚绑起来,而每一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向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是我们设置的问题教学指南。通过“问题教学指南”架起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桥梁。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潘 世 墨 : 在 课 堂 讲 授 中 引 入 问 题 教 学 的 探 讨 [J].上 海 高 教 研 究 , 1 9 9 8(2)
  2)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浙江奉化中学物理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