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5-05-02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研论文 >>“学案导学”——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新探索
教研论文
“学案导学”——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新探索
上传时间:2011-03-21 20:20:37 点击次数:3430 次
   摘要:21世纪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涌现,在郭思乐教授“生本”理念指导下的“生本课堂”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区的物理教学在区进修学院物理教研室马建国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学案导学”的生本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关键词:“学案导学”、“以生为本”、
  21世纪是教育改革的世纪,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涌现。而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就是说,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不仅是丰富的元素知识库,学生本身也在生产知识,他们的头脑也在探索中发生变化。这样,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细密的程序和定律,而是生动活拨的知识活动过程,它充满了活跃的“生命力”。
  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育者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有所追求、有所创造、有所超越。人的潜能无限,因而教育还要开发人的潜能。英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者的地位犹如产婆,产婆也者虽然辛苦,也只是助产,而不是自己生产,与之同理,教育的本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服务于这个本体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挥教师的聪明,而是要通过教师去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启发他们的潜能,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职业也没有的特征。
  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启发学生的潜能呢?进年来,我们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物理教研室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探索,大胆的尝试了“学案导学 ”的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就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作一些简单阐述,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首先,所谓“学案导学”就是很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为基础,以学生“学案”的形式,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思考、探究等活动,再通过同学间、小组间的协作讨论,而最终达到自行解决书中和“学案”中的一些问题的一种“自学+助学”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的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根本转变,即把老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案,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案,最终实现学生积极,活拨,健康的发展。在教学组织上,“学案导学”鼓励学生先学,以学代教,少教多学,不教而学。充分利用个人、小组的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导学”,即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和刺激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案导学”的实施程序一般是:根据课标要求提出问题——设置探究环境(教师或实验室)——学生独立探究——学生讨论——教师评价、补充、修改——进行总结——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学案”中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指明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学标的确定是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的思维和探索为主体,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向目标的终端前进。
  二、学生的独立探究
  所谓学生的“独立探究”,就是学生根据“学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独立的探究,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历实践和探究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处理实验信息,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好处是:首先是学生在实验探究技能、分析问题技能和解决问题技能方面得到了培养;其次是学生在自主、协作、情感、意志、毅力等良好的科学品质方面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三、教师的引导和补充
  有意义的“导学”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两者有机的结合。“导学”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因而“学案”的引导不能太具体,要给学生留下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创造的思维空间。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全面的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进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检查和督促,唯此,才能对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达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教师的评价
  对于“学案导学”的教学环节,教师还必须适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的评价。而且,评价的原则也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进行自我改进。让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在反思中发展自我,在反思中欣赏他人,并努力养成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学案导学”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①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② 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验、探究、收集资料等过程学会解决问题。
  ③ 能够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不断进取、严谨扎实的科学态度。
  ④ 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分享和合作,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以及逐渐完善自己的良好品质。
  ⑤ 解放了教师,让教师摆脱了繁忙的教案的编写,以便于集中精力搞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⑥ 更利于对新教师的培养,给新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不足之处:
  首先作为新生事物,“学案导学”本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同时与旧的教育思想抵触较多,因而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这是一条“不经济”的学习道路,编写“学案”到印发“学案”再到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花费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花费更多的经济。
  ② 它是一条“不高效”的学习道路。在学生的自助探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绕一些弯路,甚至走错方向,最终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③ 对于部分学生要实现学习模式的转化还需要一定时间,会使部分学生有无所适从的感觉,短时间学习成绩可能有下滑的倾向。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且只利用“学案导学”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尝试,加之对“生本教育”理念认识还有不足,肯定还有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