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磁现象》后的感悟
单位:重庆市合川小沔中学 姓名:贺兵 邮箱:hb19730410@yahoo.com.cn
电话:023-42442207 手机:13617632348 邮编:401534 QQ:744770925
前不久,作为评委,我参与了《磁现象》的评课,品尝了初中课改的“成果”,甜中带酸,使我有所感悟。
课改成功的关键在教育理念,从这些参赛教师的表现看,他们都在尽力体现新课程物理教育的理念,那是课改成功的希望所在,但细细品味,有的又仅仅徒具其行,教育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因此对他们来说,在课改上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赛课课堂上,老师们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在一定程度了得到了较好的尊重。但从深处说,学生“心”的自由没有获得解放,自由的力量没有获得有效释放。或许老师担心学生“自由”了,课堂教学会变得无法掌控。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自由代表着一个人有力量去掌握自己、有力量去做出选择。”当老师和学生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时,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当老师让学生的心获得真正的自由时,收获的一定是无穷的力量。如杨老师在教学“怎样做可以使钢针、铁钉获得较强的磁性”时,自由地让学生做实验、自由地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由地让学生深入交流,结果收获颇丰,这让人不得不敬畏自由的力量。
《磁现象》是一堂含有科学探究素材的课,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知识简单易懂,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做课堂的主人。学生自由了,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形成,创造发明的意识容易培养。但遗憾的是,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错失了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良机,实在有点可惜。
科学探究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绝佳机会。在赛课中,多数老师从实验出发,通过学生的体验来探究磁铁的磁性,得到磁现象的规律,使学生在情感上真正理解科学技术的力量。多数老师补充了除铁以外的镍,使学生的认识更完善,让他们对要学习的内容能产生更强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激情和能力。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老师们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积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成功探究磁现象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功,拥有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自信力。
但美中不足的是,多位赛课老师在提出问题后,都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那没有猜想的科学探究一定是残缺的,是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提不高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是不利于学生培养创新的意识。让这样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去解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简直是痴人做梦。
在赛课中,老师对好学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有点模糊?一个只有记忆能力而无学习能力,一个只有学习能力而无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他真的就是一个好学生吗?他注定只是一个“听话”的人。人们对好学生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但有这样一个不得不提的标准:好学生就是有一肚皮问题的学生。因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赛课中,每位老师都倾尽全力来解决每一个问题,害怕学生留有疑问。殊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怎么会思考呢?一个没有思考的学生怎么会学习呢?把问题留给学生,把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把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更多“问题”,这才真正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充满想象、富有创造的自由课堂,是课改真正需要的课堂。我们关注学生,但不要关住学生。请给学生自由吧,让他们的思绪在浩瀚的宇宙中,自由地飞翔,飞向黑洞,飞向白洞,飞向无边的宇宙;请让学生自由地走出禁锢已久的校园,去亲近大自然,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吧。这是每一个有教育思想的人共同的梦想。
自由就是力量,给学生自由,就等于给学生力量。这是我听《磁现象》后最想说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