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5-05-02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快递 >> 重庆物理信息 >>科研兴校育新人 五育并举绘底色——巫山初中第六届“三峡之春”艺术节及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高效课堂展示纪实
重庆物理信息
科研兴校育新人 五育并举绘底色——巫山初中第六届“三峡之春”艺术节及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高效课堂展示纪实
上传时间:2021-05-24 10:54:44 点击次数:1871 次
  


科研兴校育新人  五育并举绘底色

——巫山初中第六届“三峡之春”艺术节及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高效课堂展示纪实

巫山初中传承“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以“矢勇矢忠,博大宏通”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连续六年与渝、鄂、津等地名校联姻,开展同课异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采众长。给全体师生搭建了教学交流、艺术展示的平台;为青少年青春飞扬、放飞梦想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市内外、县内外的专家、领导、校长、教导主任、教科主任、德育主任、教师及县教委领导,共计104人,校内教师247人,学生3563人。

2021年5月14日上午8点,巫山初中第六届“三峡之春”艺术节及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高效课堂展示拉开了帷幕。整个活动以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熊德雅、重庆市教科院杨昌弋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开篇,为此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教改方向;课间时间是初二年级的跑操和初一年级的大型团体韵律操展示;上午三、四节课安排了12个不同科目的优质课展示和说课、评课活动;下午是全校师生挥洒青春、放飞梦想的文艺演出。整个活动围绕“科研兴校育新人,五育并举绘底色”科学、全面的育人思想,展现了学生青春的活力、演绎了他们多彩的梦想。

巫山初中物理领雁工程教研工作坊的全体同志抓住契机,安排刚参加2021年初中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学习的谭晓华老师上阵,他授课的题目是《功》。谭老师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自制塔吊、探究功的大小的因素等教具、多次与同组的老师进行研讨、改进、操练,简洁流畅地围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两个重点,时而让学生上台演绎投掷实心球的过程;时而与学生pk提课桌;时而扛着书包水平前进、跨上课桌匀速上升;时而让学生感受做1j功的过程,课堂生动有趣,举例贴近学生生活,让知识落地生根。给我们呈现了一堂近乎无可挑剔的课堂。让全体师生耳目一新。

     课后谭晓华老师对《功》这节课的设计和总体思路做了简要说明:由于功这一节课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由于功的概念十分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建构,因此在引入时采用学生和老师比赛用力提课桌,让学生通过判断力的成效更直观的来理解功的概念,这样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做功的两个因素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讲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时,用现场投实心球,演示塔吊提重物和推课桌等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是否做功,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功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关系是初中物理老师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为什么W=FS学生是不清楚的,于是设计了用吹风机吹小球在玻璃管中运动这个实验,小球离开管口后做平抛运动,通过落地的水平距离远近判来比较做功的大小,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做功的公式W=FS,也在学生头脑中对能量转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重庆市学科名师、重庆市骨干教师、巫山县中小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员向奎老师给了高度的评价:谭老师的课是越上越好!我是第一次看到设计探究功的大小的实验;我是第一次看到用实验体会做1j功的过程。整个课堂学生有激情,参与度高,学生的阅读教材文本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课堂教学模式。如果要给点建议的话,那就是将例2情景化,进行受力分析;举例不做功的几种情况,最好是让学生举例;本节课应抓好功和力的对应性,如斜面上下滑的小孩,支持力做功了吗?摩擦力做功了吗?

县级赛课一等奖获得者、高级教师、年级主任方祥潮老师对该节课做出了恰如其分的点评:教学目标准确、全面、具体、恰当,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内容科学、严谨,过程安排合理,时间分配恰当,层次脉络清晰,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过程的训练。准备充分,体现了物理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特点。通过推、举课桌,投实心球,课堂塔吊演示,吹风机吹小球(改变玻璃管的长度和风力大小),用刻度尺和鸡蛋体验“1焦耳”的大小等实验来突破重难点,直观、形象。语言精练、流畅,表达性强。板书简明扼要,工整规范,应变能力强。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轻松愉快,学生负担合理。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学生回答问题准确可适当表扬鼓励;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时投实心球和塔吊可分开讲;可将例题二(塔吊)情景化,做好受力分析;教师举例多,学生表现太完美。

 

县级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物理教研组长刘大庆老师指出:谭晓华老师紧紧把握本堂课中:做功的两个因素的难点和功的计算这个重点。从生活事例到概念,从概念到生活事例,较好启法学生突破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功的大小,是教学中很好的创新,让听课者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悟一焦耳的大小,将抽象具体化。本堂课中例子能有个总体安排,课堂会更加精炼,条理会更加清晰。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名师、领雁工程物理教研工作坊主持人刘德春老师师提出了如下意见:该节课,设计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轻松融洽。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老师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善于利用多媒体、实验探究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同学们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活动设计体现目标达成,问题有层次性,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通过观察实验,又根据科学探究方法及步骤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学习的职能来说,个体学习解决基础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提高的问题。离开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对不同见解也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就这节课而言,一方面,合作互助还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每次智慧碰撞都产生新的火花,每次交流都有新的升华。巫山初中全体物理教师一定会在学科育智、学科育德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前行,彰显物理学科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为学生成长绘就坚实的人生底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