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4日,重庆市第三期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项目物理青蓝教研工作坊送教研讨活动在綦江区赶水中学如期举行。工作坊全体成员,以及綦江区东溪教育督导责任区内的初中物理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活动以“立足课堂,发展素养”为主题,按“课例观摩·互动研讨·专题分享”三个环节进行。
是日清晨,老师们便从各自住地赶到了晨雾缥缈的渝黔边陲重镇——赶水。深秋的微凉,完全挡不住老师们的热情,“青蓝物理教研工作坊”送教的老师从城区带来了大量的自备实验器材,参与的老师们齐心协力把它搬到了教学楼实验准备室,成就了这个深秋早晨第一抹动人的风景。
大家首先观摩了分别由赶水中学李家华老师和“青蓝物理教研工作坊”成员南州中学周春老师执教的《光的折射》研究课。
李家华老师从学生观察体验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导入课题,演示光从直线传播到发生偏折,得出“什么是光的折射”,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桌面展开分组实验探究,投屏展示结果、归纳结论,最后解释现象、总结收获,整堂课平实扎实。
周春老师从创新实验“加水增大坐井观天的视野”导入课题,奇幻而浪漫,然后演示现象得出什么是“光的折射”,关联众多生活现象,提出问题,演示与分组相结合展开探究,逐步归纳结论;其间磁吸式大版光具盘等器材的使用,直观快捷,效果很好;最后动画呈现光路图,解秘“坐井观天”与“硬币重现”,解释其他生活现象,最后提出“如何增大坦克观察窗视野”问题结课,余味无穷。
互动研讨阶段,在“青蓝物理教研工作坊”成员赶水中学物理教研组长许沛先老师主持下,与会的工作坊成员,以及东溪教育督导责任区与会物理老师,对两堂研究课进行了交流评议。大家一致认为两堂研究课都非常重视学生体验与实验,激发了学生思考与探究,实效好。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疑问,比如器材有限、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如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课上好?比如怎样既通过体验实验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又有效提高学业质量?这些问题,又把大家从课例的兴奋引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专题分享阶段,“青蓝物理教研工作坊”成员綦江区初中物理学科名师陶学明老师,紧扣活动主题作了《在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微讲座。他以两堂研究课为例,详细分析阐述了怎样通过实验或魔术创设物理情景、承载物理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又怎样通过实验与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两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至建构光路模型、理解生活现象,开窗口、留接口,从而发展学生的物理观念素养。结合两节课的优化建议,他还向大家展示了一个“从课程目标到观测指标,从知识模块到问题情景,从问题情景到活动任务”的有效教学设计与实施模型,让大家确信发展了“核心素养”一定能提升学生“学业质量”。
本次送教、研讨活动,内容充实,思考深入,收获丰厚。立足课例研讨,重在着眼于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既发挥了工作坊成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又助推了乡镇中学物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綦江区教科所赵宗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