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5-05-04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快递 >> 重庆物理信息 >>我只是一个想当厨师的木匠——参加重庆市2019年优质课大赛始末及心得体会
重庆物理信息
我只是一个想当厨师的木匠——参加重庆市2019年优质课大赛始末及心得体会
上传时间:2019-03-20 15:12:03 点击次数:323 次
  

题记: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是一个读过几本佛经的人,前世今生,扑朔迷离,故不是我所要谈的。佛陀的本意,是让世人把握当下,因为,是现在,决定着将来。我只想努力践行,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便是红尘中一等一的大修行。  

 

1.缘起——机会,比实力更重要  

 

2019年才刚刚开始,戊戌岁末,我接到黄全安主席的电话,嘱我参加2019年市级优质课大赛。想来“优质”二字,跟我毫无瓜葛,怎料主席亲自出马,并安排我的师傅秦隆贵老师,和指导过我多次的叶勇老师,三人一起,成立了指导团队,我才觉得有水可依,有山可靠。  

恰逢期末改卷那天,抽到课题为《电能的输送》,凉了我一颗火热的心,没有现成的实验器材,没有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源。但是,没有现成的器材和资源,又何尝不是一种机缘呢?转念之间,禅机已到。  

 

2.缘聚——实力,是团队的千磨万击,精雕细琢,而你还依然坚韧  

1)厨师的本领,是把平常无奇的原材料,加工成美味佳肴。  

如何将如此平常无奇的一节课,加工成学生爱听,还能从中获得知识营养的美味佳肴呢?  

三日后,三位导师,就在黄全安工作室,聚在一起,倾听我的设计思路。要讲好《电能的输送》这节课,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学生需要抛弃已经学过的常规传输方法;二是寻找全新的传输方案。  

如何让学生有效认识到常规的传输的方法存在重大缺陷呢?我们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实验器材,用电阻丝模拟输电线,让学生滑动小灯泡到远处,观察亮度变化情况,学生便可以产生直观的感受。  

如此,就有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案。那么,又如何让学生探索出新的传输方式——高压输电呢?这恰恰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果能设计出一种提高输电电压,减小输电电流的实验器材,而且学生可以测量数据,这个难点将不攻自破。  

我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用变压器将220V家庭电压升高到440V或者更高,但是因为电压过高,只能用于演示实验。而且能否做出实物来,还尚未可知。师傅们听后,一致认为,若能做出这套器材,应该采用学生分组方式。但是学生分组,电压势必不能过高。突然想到学生电源可以提供低电压交流电,顿时觉得豁然开朗,然而,数据如何呢?我立刻到实验室借了两个抽头的变压器。做出第一组实验数据:  

 

这组数据使我确信无疑:该方案,可行。  

在这两个实验的有效帮助下,就可以让知识环环相扣,让节奏行云流水,让学生变成一场盛宴的享受者。  

 

2)我的确只是一个木匠而已  

 

然而,如何把这两个实验方案变成现实,成了我最大的困难。正好戊戌年末,乙亥春节,器材所需元件,也要正月十二才能运到学校。  

 

正月初七,我从储物柜里,找出我的木工工具,施展我最引以为傲的木匠才华。从木工开始,计算、下料、拼装、辅件,为做好器材基座,拗过摩托车的刹车弹簧、下了发电机的废旧碳刷、物色建筑沙盘的高压电塔模型、直到正月十八,共十套器材,才基本完工,也苦了师傅秦隆贵老师,叶勇老师,十几天来安装变压器,做广告贴纸,贴名牌,一遍又一遍的录制微课,熬到夜深人静,顾盼柳暗花明。  

 

3)团队的智慧在无数碰撞之后熠熠生辉  

有了两套实验方案,教学变得容易,但教案的成型,仍经过了团队十来次争论,一字一句,一环扣一环,增增减减,大家都以为最终定型了。  

开赛前三天,黄主席突然觉得不妥,实验数据输入到电塔的功率P1不是简单的误差造成的不相等,因此展开了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争论,更贴切的说,这纯粹是一次争吵。  

正方认为:定量计算,应该保证功率一定,增大电压,减小电流的结论才可靠。而反方则认为,实际输电过程,发电厂的输电功率也在随着用户使用不同而不同,无需保持功率完全相等。而实验器材的改进方案,也正是在争论的过程中得以解决。但由于时间紧迫,无法更改实验器材,最终的权宜方案变为,去掉定量计算,避免计算出功率,在功率基本相同时,只让学生得出:提高输电电压,可减小输电电流的结论。  

至于课程的引入,更是一波三折。作为大赛的承办方选手,我要如何展示万州的美丽呢?在教科所罗老师的启发下,砍掉我最初设计的引入与结尾,最终迫使我将引入改成诗歌的形式,以童声朗读,再配上万州夜景,让这如诗如画的万州像主人一样,去热情地款待观众。最后结合特高压输电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而家国情怀,大抵是青年一代最该具有的情怀吧!  

3.缘续——对课堂的追求,理当永无止境  

2019315日,万州赛场和永川赛场的赛事相继结束,2019年重庆市优质课大赛圆满成功。各位选手,被激发出来的潜能,令人钦佩。在这期间,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超过了所有书本所学。开阔的不止是知识,更是眼界和心胸。  

我清楚的认识到,每一堂课,都不完美,每一个设计,都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完善,或许永远没有完美的时候,但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历练,一次成长,一次升华。  

需要小叙一下的是,我赛课结束之后,回到教室,孩子们看见我,响起了雷鸣的掌声。我问其缘由,他们说:“原来你真的是个木匠!”  

我说:“当然,而且我还想当好一个厨师。”  

有稀稀拉拉的声音问:“你要做饭吗?”  

我回答道:“当然。”  

他们怎会晓得,如果教师不使尽通天彻地之能,将教材给他的那一点少得可怜的原材料加工成美味佳肴,学生又如何爱上课堂,更何谈爱上课堂背后的引领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