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重庆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讨会暨中心教研组联谊活动在渝北中学顺利召开。来至全市的初中物理沪科版教材使用地区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近3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分享各地区初中物理教学成果。
活动第一阶段是课堂观摩。分别由渝北中学和重庆八中的李敏慧、张启宇老师为大家上观摩课——《电流的磁场》和《牛顿第一定律》。李老师以创新的魔术导入新课,严谨的实验步步推进,师生密切配合,一起动手完成了实验探究。张老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推箱子现象,引发思考,不断利用自制教具重演了人类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关键探究历程。两位老师的精彩演绎,让观摩教师受益匪浅,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活动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研讨。本阶段由重庆一中晏福勇老师主持,首先是渝北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陶克华同志致辞,他风趣地介绍了渝北有三高,“海拔高、房价高、热情高”,调侃渝北“非(飞)去不可”,表达了三点希望,“由衷地欢迎参会的朋友,希望真诚地交流,永远做朋友”。接着上海科技出版社科教部朱先锋副主任介绍了上海科技出版社在初中物理(沪科版)教材的沪科版物理教材的使用调研、资源平台建设情况。随后两个献课教师分享了此次备课、磨课上课的收获、反思与困惑。南开中学的张国建老师结合“实验教学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单”反馈的信息,从实验准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整理分析、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结合两节课的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给予了精彩点评!最后,市物理教研员阮享彬老师所做的《课堂观摩点评》把研讨活动推向高潮。阮老师在课标解读、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的评价是:第一节课(《电流的磁场》)教师学生前置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点亮“智慧之灯”趣味实验引入课题,回顾物理学史,结合现实需求(增强磁场),引导技术改进、演示启示、探究、分析论证归纳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通过模具巩固、练习安培定则,再从实践中提出技术革新(电磁铁)、列举生活应用结束新课。第二节课(《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师通过视频引出思考,结合生活常见推箱子的实例解读物理学史(亚里士多德、伽利略),重演知识形成过程。两节课的教学方式都丰富多样。除了教师讲述、师问生答之外,还通过生活实例、图片、动画、视频、实验演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创新自制教具使用)、学生实验等各种方式强化跟实践的联系,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重视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两节成功的物理课。然后提出规律教学遵从科学探索之路,从两个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探究活动的实施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从如何在课堂教学学中进行师生角色定位和物理学科素养的培育方面给大家提出了希望。
活动的第三阶段是学术报告。由原重庆市教科所唐果南副所长给大家做了题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粗析》的学术报告。唐所长从2016年世界热词回顾引入话题,从我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高中课程结构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给参会者详细解读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具体含义和教学建议。
活动的第四阶段是中心教研组教研成果分享。渝北实验中学的李泽均老师交流了对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使用经验和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育才中学的樊永亮老师作了题为《初中物理“生活化”作业的探索与思考》的发言,无私分享了本校初中物理组通过“物理手抄报”、“物理小制作”、“创意单元总结”和“物理小视频”等多种方式加强了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尝试,让参会者大开眼界。第五届全国名师赛课一等奖获得者永川物理教研员韦超分享了主题为《学习、成长、感恩》的大赛反思,全景呈现了韦超老师参加大赛的心路历程。
活动最后,阮享彬老师通过“感谢、理解、珍惜”三个关键词做了大会总结发言。感谢上海科技出版社对本次活动的赞助!感谢渝北区教委、教师进修学校和渝北中学对本次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感谢德高望众的唐所长带来的精彩报告和分享交流的物理同仁!让我们珍惜每一次体验和经历,关爱我们的学生,不忘初心,为提高我市物理教育教学水平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