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5-05-01
您的位置:>> 首页 >> 创新1小时 >> 科技小论文 >>【初中组一等奖】带电的报纸——静电实验
科技小论文
【初中组一等奖】带电的报纸——静电实验
上传时间:2016-11-28 20:40:05 点击次数:1430 次
  

带电的报纸——静电实验  

重庆八中:龚俊铭  指导教师:鄢琴  

【摘要】探究静电的大小与摩擦程度的关系,通过摩擦报纸使报纸带静电的实验,得出了在一定范围内,摩擦程度越大,静电越大;超出了一定范围,静电大小不变的结论。  

【关键词】静电 摩擦生电   

 

1 前言  

秋冬季节里,我在脱衣服的时候,毛衣常常会发生打火现象,手和胳膊经常被打疼。通过学习,我已经知道这种现象与静电有关,而静电是由摩擦产生的。但是我又发现,有时打火现象很明显,而有时打火现象并不是很突出。所以我不由得问一个问题:静电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 提出的假设  

静电的大小与摩擦的程度有关,摩擦越剧烈,静电越大;摩擦越轻微,静电越小。  

3 选择实验题目  

根据静电产生的原理,我思考了三个实验项目。  

3.1 带电的报纸。用铅笔摩擦报纸,使其带电,墙吸住带电的报纸,根据报纸在墙上停留的时间判断静电的大小。  

3.2 带电的气球。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连接起来,用气球在头发上摩擦产生静电,带电的气球互相分开,根据气球分开的距离判断静电的大小。  

3.3 带电的尺子。用一把塑料尺子在毛衣上摩擦,使尺子带电,再用尺子吸引小碎纸片,根据尺子所吸引的纸片的数量来判断静电的大小。  

为了方便实验和收集数据,我决定做带电的报纸实验。  

4 实验方法  

4.1 转换法。把静电的大小转换为报纸停留在墙上的时间。时间越长,静电越大。时间越短,静电越小。  

4.2 控制变量法。改变铅笔摩擦的次数,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进行反复实验,确保得出普遍规律。  

5 实验变量  

操作变量:铅笔摩擦报纸的次数。  

响应变量:报纸在墙上停留的时间。  

控制变量:相同的笔、相同的报纸、相同的摩擦力度和范围、相同的秒表。  

6 实验回答的问题  

静电的大小与摩擦的程度是什么关系?  

7 实验的步骤  

主要材料:一张22cm×28cm普通报纸、一支15cm长的铅笔、记时的秒表。  

7.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7.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在报纸上摩擦一定的次数(来回一下算一次)。  

7.3 手和铅笔同时离开报纸,用秒表记时开始。  

7.4 当报纸从墙上滑落时记时结束。  

7.5 记录报纸在墙上停留的时间。  

7.6 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  

8 实验结果  

星期六上午我和爸爸在我家的墙壁上做了“带电的报纸”实验,记录数据如表1所示: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摩擦次数与报纸停留时间的关系,将表中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  

 

9 结论  

不难发现,摩擦次数在525次时,报纸在墙上停留的时间随摩擦的次数的增加而增长,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当摩擦次数低于某个值时,摩擦次数越大,静电越大。但又可以发现,当摩擦次数在25次以上时,报纸停留时间不变,所以得出结论:当摩擦次数超过一定的范围后,停留时间保持在此前的最大值。  

10 进一步探索  

为了了解实验现象的理论支撑,我翻看了九年级的物理书并且上网查询了相关原因,从而真正明白了实验背后的规律。  

近代科学告诉我们: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正电荷数跟电子带负电荷数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所以整个物体是中性的。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其中必定有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多余电子。本次实验用铅笔摩擦报纸,报纸的一些电子转移到铅笔上,报纸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铅笔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而由于墙上原子不显电性,而原子外部是负电荷,又因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带正电的报纸就被墙给“吸”住了。在一定范围内,摩擦次数越多,报纸所带的电子就越少,正电性就越强烈,吸附时间就越长。当摩擦次数达到一定量时,报纸的电子已经无法继续转移,所以停留时间就不变了。  

11 致谢  

这次实验首先要感谢我的爸爸,他和我一起做实验,其次要感谢妈妈,她对我的实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物理教科书九年级全一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57--P61  

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Vho_NIDoN2P4uD9ruCHz_Btk3a2lUUnQlCDaFcSE66ZSvsb0E7YmiIm9vMyd3Ko_Dw9c0AP83n1-s_I7C9qZZzoobRqQnOzCvmsiJwW8Ea  

 

教师评语:家长和孩子都有国外生活的经历,家长特别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个摩擦起电的探究实验是在学生没有学习电学时,根据生活中的发现亲自动手完成并作了记录分析。体现了学生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指导教师:   

 

评委寄语:作者从生活“琐事”冬天脱毛衣被电出发,引入静电与摩擦程度有关的猜想,巧妙地将看静电大小这一难题转化为看报纸在墙上静止的时间,实验过程采取了控制变量法的探究思路,严谨科学。尽管数据表格已然清晰可见,但作者又结合图像将静电与摩擦程度的关系直观呈现在我们面前,得到更进一步的结论。让人不禁感叹:我们的科学家已然长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