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正如评委专家所说,这样的机会,在一个教师整个的教学生涯中,不会有很多,也正因为如此,其中的经历、感悟、记忆才格外的珍贵和深刻。回想起来,从接到参赛通知、网上注册课题、研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组内老师讨论、准备教具教案等前期准备,到观课、议课、的中期磨课,再到赶赴万州、课前调试、课堂展示、观摩其他选手、聆听评委专家点评的后期冲刺,一幕一幕,我感慨良多,收获满满。
一、准备阶段
1.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和学生是教学设计环节首要的一步。我上的这节课《焦耳定律》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高中在上,当然有许多不同。第一的是知识内容不同,高中的《焦耳定律》不仅仅是讲焦耳定律一项,还要讲电功和电功率,电热和热功率,讲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特点。第二是方法不同,初中的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定性的知道影响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大小的因素,再通过介绍焦耳的实验,让当学生定量的知道Q=I2Rt这一定量的关系,而高中的教材没有通过实验归纳引入焦耳定律,而是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得出的。这里又一次应用了功能关系的思想,突出了物理学研究中的理论推导方法。另外,我还阅读的其他版本教材该节内容,尤其是教科版教材中对电流热效应进行微观解释是我意识到,高中的教材要求比初中更深入,要学生不仅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为我进行教学设计,打下了理论的基础。
2.灵感的迸发,往往是在冥思苦想后的某个刹那间。在准备这一节课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感到很不自信,因为我觉得这个课题很难,知识内容多,实验不好创新,难有亮点。在不断的苦想、失望之后,终于产生了一两个具有创新性的灵感。比如用手绘的方式制作微课让讲授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比如用类比模拟圆筒实验让学生理解不易理解的微观世界。正如美丽的鲜花可能生于荆棘丛中,灵感的花朵也可能长在冥思苦想的乱麻之上。不要放弃,努力在努力,或许就和一下豁然开朗。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虚心的接受他人的意见或批评,能够让自己得到快速的提升。在正式的比赛之前,在磨课过程中,我先后把这节课在自己所在学校上了三遍,听课老师们都本着“多提不足,少提或不提优点”的原则,对我上课中的诸多不足之处一一之处,给出建议。这一过程,其他参赛选手也差不多都会经历,这一段可称作“磨练”的经历,真的颇受煎熬,但老师们一个个诚恳的建议,也确实成为我不断改进的力量。
二、正式比赛
1.优质课,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在这次赛课过程中,我观摩了其他选手的多节课。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风格不同,各有所长。这中间共同的是,大家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比如关注学生、关注实验探究、体现人文精神等等。课堂逻辑是否严谨清晰,语言是否简洁规范有感染力,板书是否精当整洁,实验仪器是否富有创意和实效,甚至是个人衣着神采言语气场,都是选手们角力的地方,观看了其他选手精彩的表现,见贤思齐,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2.学习不一定就是枯燥的,要看教学者是否足够努力,肯创新,是这一次观摩自制教具展示给我留下了的深刻印象。比如有老师设计制作的演示离心力的转盘,演示力的合成的展板等等,都展现了老师们丰富的创意和认真专研的精神。这位让我很受启发。
三、赛后延伸
赛后的专家点评环节,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