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赛的课题是“弹力”。从
第一,准备阶段,在抢注课题之后,首先就是收集资料,不管是中国知网还是百度文库,大量阅读教学设计,形成对《弹力》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暂时储备,由于在暑假,就算设计出来了课也没办法试讲,所以这时候对身心的煎熬是如油锅里翻来覆去的炸,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炸完。
第二,不得不说第一次试讲,满以为经过暑假这么大量的修改,自己也煎熬了这么久应该能一次通得到指导老师和整个教研组对这节课大致思路的肯定,然而第一次试讲结束,教研组的建议是大改。由于太着重强调探究过程,导致很多基本概念的引入都需要小实验辅助,然而很多情况下是没必要的,比如形变的概念,在我第一稿的时候,是准备先演示形变让学生总结,然而忽略了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形变概念,所以最后采用在视频引课之后,演示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形变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三,在第一次试讲之后决定大改,相当于又把心拿到油锅里煎,还是你主动的。凤凰涅盘,在第二次试讲之后,确定了基本教学设计的思路,不用大改,我本以为煎熬到此该结束,然而真正的煎熬是基本思路确定之后每一次的小改,每一次磨课,相当于拿针把心上面的杂质一点点挑出来,这比拿到油锅里面炸更难受,针尖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在整个磨课阶段,日常教学工作还要正常进行,导致整个阶段,休息确实不足。在定稿之后,反复练习,试讲,通过自己给自己录音,然后播放出来自己听,在这之后自己再斟酌,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过度如何更平滑,语言如何更简练。
第四, 在定稿之后就等待着正式比赛了,心中确实非常激动,早上比平时生物钟提前一个小时醒来。我上课时间是10月25日10点15分,在6点醒来之后,就开始兴奋,但此时没有很紧张,在8点到达准备室之后开始紧张,在10点的时候,心里突然就很平静了,在上课的时候,据听课教师的说法,我一眼没看他们,因为我觉得我是给学生上课,学生才是我的主体。
第五,闭幕式加颁奖典礼,我万分期待,不是期待成绩的公布,而是终于可以见到以前只是通过QQ群看到的物理界的大神,周所长,张校长,黄主席,而且还见到了关心本次比赛的物理界的老前辈
记忆特别清楚的是我们场地二的总点评
庆幸自己在工作的第15个月,就能见全重庆49个区县的优秀选手以及重庆物理的前辈们;庆幸自己在重庆物理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能够感受到前辈们对小辈的关心指导。
比赛的结果是暂时的,学习才是永恒的。
重庆物理,必须强,必须最强,必须永远最强。
二〇一六年十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