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重庆杨家坪中学一名新教师周颖参加赛课后写得心得体会,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以赛课推动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也看到了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除了老教师的传帮带,更需要自已的勤奋努力。作为评委之一,当时我认真听了周老师的课,这节课把物理科学史与重点知识教学紧密接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走一遍科学发现的道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发现是艰辛的,同时也是有趣的。今天读了她写的赛后心得,也体会到青年教师成长道路的艰辛,所以把此文推荐给青蓝网的所有读者。
重庆九龙坡教师进修学院 马建国
2016年3月31日-4月1日在重庆市田家炳中学举行了九龙坡区第九届“九龙杯”中学优质课竞赛高中组物理学科决赛。很荣幸,我也代表杨家坪中学参加了此次高中物理优质课大赛的决赛。接到物理组的赛课“任命”通知后,我很忐忑不安。本次高中组物理赛课有来自育才中学、杨家坪中学、铁路中学、渝高中学等10余位兄弟学校的青年物理教师参加了此次优质课决赛。
我参加工作只有一学期时间,担任了高一两个名校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工作压力大。因此,这样的大型赛课对一个工作只有一学期的我来讲无疑是一份沉甸甸的重担,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傅肖丽蓉老师以及杨家坪中学高中物理组全体同事的悉心指导、帮助下,在此次赛课中取得了全区第二的好成绩。我也从此次赛课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思想的来源
本次赛课采用抽签的方式选出自己的参赛课题,当我抽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课题时,我茫然了,根本不知道用何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呈现本堂课的教学。因为,摆在我面前的有两大难题:1、这一节课知识点单一,主要是通过“月-地检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很难找到比较创新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呈现本堂课的教学工作;2、物理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然而这节课主要是应用数学推导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内容相比于实验性课题枯燥得多,很难找到比较创新的实验。因此,怀着着急而忐忑的心里去向我的师傅肖丽蓉老师寻求帮助。我和肖老师翻阅了教科书以及教参后,肖老师告诉我,还原当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情景,以实验为线索,通过一种类似于舞台剧的形式来展示,应该是一种比较全新的课堂呈现方式。因此,沿着肖老师的思路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包括BBC广播公司对牛顿的纪录片《艾萨克·牛顿:最后的魔术师》、《大宇宙百科全书》、《物理学史》、《鲁道夫天文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等影片和书籍,最后设计出了比较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稿,并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将本堂课呈现出来,还原牛顿当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历史过程,教学形式新颖,形象生动的再现了物理学史,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二、课题导入的创新
通常,《万有引力定律》这堂课的教学大多数都是采用牛顿的苹果落地导入新课的,但我们觉得太没有特色,而且还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了找到一种全新的新课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和本节课的教学主题相符合,于是我们采用了自己录制的一段小视频“星空话语”来导入新课。以神秘深邃的星空图片为背景,配上小女孩与爸爸间的童真话语,最有老师点题:“同学们,这是一段多么具有童真的话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童年的那份美好登上老师的“穿越号”追寻天体运动的发展历程”。
小女孩与爸爸间的对话
小女孩:爸爸,那是什么呀?
爸爸:那是星星。
小女孩:星星是什么呢?
爸爸:星星是你爷爷的爷爷所在的地方。
小女孩:我要怎么样才能去看看爷爷的爷爷呢?
爸爸:哈哈哈......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长大了你就可以到星星上去看你爷爷的爷爷。
三、实验仪器的制作及创新
万有引力定律的难点是“月-地检验”环节。从理论上引导学生推导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与月球轨道处的加速度a的比值关系。若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测量出g与a的比值关系并与理论值比较,则就能检验猜测的正确性。因此,通过查阅文献,在《鲁道夫天文表》一书中,我找到了当年科学家第谷利用第谷向心仪测量月球公转周期的方法,最终求得了月球轨道处的加速度a。为了形象直观的给同学展示第谷的测量方法,我们就自制了一个第谷向心仪,并让学生自己亲自体验。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吃苦耐劳以及坚持不懈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通常都是采取讲解或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因为卡文迪许实验形变很微弱,很难做出实际效果来。怀着尝试的心态,我们到建材市场买了制作实验器材所需的材料,但是经过大量反复的尝试后均已失败告终。准备放弃时,在网上查阅资料看到,制作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悬丝不应太硬,若太硬由于悬丝扭矩太大就观察不到实验现象。因此,我们又到建材市场买了最细的石英丝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奇迹发生了,终于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除此之外,我们还引入了绳拉小石子做圆周运动的实验,制作了笛卡尔的涡旋实验等,同时把“牛顿”先生和激发他灵感的“苹果树”搬到了现场,让历史情景再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体会万有引力的发展历程。
于是,整堂课,我们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史为背景,以实验为载体,以类似于舞台剧的形式展现了整堂课,并以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两个实例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我们以一个浩瀚的天空打开学生探索未知行星的心灵之窗,并伴随着老师的话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论知识,同时在牛顿探索万有引力的过程中深深地明白了在科学的面前,要尊重权威,但是不能够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才能迈向科学的更高殿堂,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了本堂课。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才一学期多的新老师,通过这次赛课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师傅肖丽蓉老师指导下的多次磨课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要上好一堂课,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这次赛课我瘦了一圈,但我觉得是值得的,它让我学到了别人好几年才能学到的东西,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还要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多方面的学习,多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沟通交流,多积累多学习,加快自身的快速成长。
周老师在课堂上用自制的扭秤和第谷向心仪演示
周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第谷仪“观测”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