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物理教师在全国创新大赛中再创佳绩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8月19日至22日在郑州市的河南省实验中学举办了“第八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重庆市的四名选手参加比赛,获得四个一等奖的大满贯佳绩。
此次交流活动的主题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要突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突出物理知识在技术、社会领域的应用,突出物理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展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演示文稿(本项满分10分);2.课堂教学录像片段(本项满分60分);3.现场评课(本项满分30分)
重庆市求精中学校的蒋华老师、重庆市綦江中学的冉顺齐老师参加了高中组的比赛,重庆市第八中学的鄢琴老师、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严丽老师参加了初中组的比赛。
蒋华老师录像课的课题是《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本节课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微课”复习巩固电池电动势、内阻的相关知识;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论证实验电路并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微视频了解水果电池的制作过程;在学生亲历实验全过程中,掌握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和数据计算过程;在班级交流分享实验成果和进一步探讨分析实验电路系统误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通过微课复习巩固基本概念,将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水果电池的微视频使学生迅速掌握制作水果电池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省了时间,使学生能更加充分的开展实验探究,微课的功能得到较好发挥,这一方法还可在今后的课程中广泛采用。
冉顺齐老师录像课的课题是《平抛运动》 。本节课教师通过视频引出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问题驱动下,用已有力和运动的知识分析新的平抛运动,再结合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进行验证,学生小组合作总结得出规律,并交流展示小组结论,教师总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再用所学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可以看出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主动探求为主线,以教师点拨、概括为支点,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分析研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规律,认识规律,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勇于实践的精神,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鄢琴老师录像课的课题是《做功了吗》,在这节课中,鄢老师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追求“授之以欲”“授之以愉”的境界,设置了环环相扣的探究环节,并且让学生品茗本课之三味:不仅有知识的收获,更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欢愉,达到“授之以愉”的效果。
严丽老师录像课的课题是《电是什么》,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电现象入手、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利用身边的器材摩擦起电,对身边的静电现象的分析、讨论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在探究电荷的种类时,引导并鼓励学生设计方案:先得到同种电荷、得到同种电荷、异种分别的相互作用规律、再探究是否存在第三种电荷,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又增加了一系列师生、学生与学生的活动来展开教学。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展示静电起火等灾害,便于学生分析成因和解决方案。
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均突出了物理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突出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不时闪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之举,充分突显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赛主题,也体现了我市物理教学的特点。评课则对参赛老师的教学理念、理论水平、语言组织及表达等多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评课时四位老师都有理有据,潇洒自如,赢得阵阵掌声,给评委和观摩教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受到广泛的赞誉。
(西南大学附中 吕桂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