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教研组建设推动师生和谐发展
——物理教研组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5年1月22日上午“重庆市2014年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在重庆八中一阶聆听了王雄老师以“教研组建设推动师生和谐发展——物理教研组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的讲座。讲座主要阐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研组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行为——五“观”(人才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 质量观)的端正、三类课程(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的开发、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科德育的成效都需要教研组建设。
二、教研组的内涵与教研组工作的原则
关于这个话题,王老师谈到:教研组的内涵一是抓好资料搜集整合、发挥资源共享功能;二是抓好课题研究,发挥教科研功能;三是协调内外关系,创造和谐环境;四是抓好对外交流,发挥联系功能 ;五是加强对考试命题及评价的研究。而教研组工作的原则中,学术性原则决定了品质 、经常性原则决定效果、实践性原则决定实效、合作性原则决定成败、发展性原则决定高度、创造性原则决定后劲。王老师的话非常精炼,实例丰富,让大家对教研组建设重要性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教研组长的职责
王老师认为教研组长要重示范作用、重自身学习、重教学研究、重信息收集、重资源共享、重经验积累、重科学研究、重总结提高。其次教研组长还应重视学术研究工作,这样才能让教研组的发展保持活力。
四、教研组建设的导向
教研组的发展还应关注文化性,以德建组、思想领先,这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还应关注学习性和研究性,学习性是教研组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研究性是教研组生存与发展的本质特征、是教研组存在与发展的命脉之所在。
一个教研组的灵魂,亦是一个教研组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五、教研组有效活动模式
教研组的有效活动模式包括理论学习、专题讨论、业引领、自我反思,组内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平台,例如教师博客、基础课型研究、同课异构、“经验借鉴式”、“三段式”校本教研活动、教育分享等开展活动,加强学习。
整堂讲座王老师以诙谐幽默、天马行空、行云流水的语言,真实的教研经历及事例详实入微的剖析、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物理教研组建设的具体环节与和谐发展,学员们都表示今天的学习收获非常大。
(二)团队协作钻研教学疑难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提升了一个很大的层次,高中物理更抽象更具有逻辑性并且各部分知识联系更紧密,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2015年1月22日星期四下午全体学员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原则和教学对策进行了进一步的研讨,现将各小组研讨部分议题摘录如下,供大家交流和思考:
★重庆实验中学徐祖娟老师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类型多、粒子进入边界时情况杂、粒子运动变化繁,殊点位置(出射点、临界点)判定、界形状干扰轨迹描绘、数、形复杂难寻圆心、半径;建议统领全图,化繁为简、晰基础、建构模型、关注“两点” 先迹后界
★永川萱花中学肖体胜老师
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作图(横纵坐标的意义)、斜率、横纵截距、交点、实物连线、电路图等高考重难点的突破。
★忠县三汇中学谢帮勤老师
电表读数中二分法、五分法、十分法与高考试题读数的估读不一致而总结的十分法估读法,将这个方法延伸到欧姆表的读数中去应用。
★重庆杨家坪中学石韬老师
高中物理为何难教难学的问题。
★安富中学程昌平老师
高中实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梁平一中田安华老师
通过电场力与重力做功的类比引入电势能和电势差得概念教学
★第五组全体教师:
感知讲座中的创新实验设计,以电磁感应中的几组实验为例阐述;知讲座老师的人文情怀(张书记、黄校长、周老师、刘博士、王雄组长);解决我们自身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明班长的用几何画板解决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并课后重做张书记的实验。
★长寿中学戴浩老师
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问题。
★城口中学周龙云老师
变力做功问题。
★朝阳中学王光毅老师
力的动态分析。
★石柱中学周波老师
伏安法测电阻误差分析。
(永川萱花中学 肖体胜 忠县三汇中学 谢帮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