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展示作引领 议课评课促成长
2015年1月15日上午,“2014年重庆市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全体学员在重庆八中观摩由八中物理老师翟建平老师和刘福林老师为学员们展示的物理课堂教学。
第一节课是翟建平老师的《变速圆周运动实例分析》。翟老师让同学们回顾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受力分析沿法向和切向建立坐标轴,又以“过山车”的运动实例引入变速圆周运动这一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且让学生通过“过山车”的运动对速度改变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随后翟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水流星实验,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变速圆周运动,并让同学感受转动中过程中绳子上拉力的变化,从而引入向心力是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教学引入显得水到渠成。教学中,翟老师始终以竖直平面细线栓着的小球做变速圆周运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逐步引导学生探索变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先让学生分析绳子施力有什么特点,再通过分析圆周运动中的最高、最低两个特殊点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圆周运动中的任意位置的受力情况。在教学变速圆周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特点时,翟老师先分析圆周运动中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物体的速度如何改变,后让学生讨论物体要过最高点对速度有什么要求,接着让学生思考顺利通过最高点的小球,在转动过程中会不会在其他位置脱离圆而使绳子松弛,进而得出最高点是变速圆周运动中绳子拉力最小的点的结论。最后将绳子换成杆,通过杆绳在最高点有支撑与无支撑的对比教学使学生对最高点的物理规律认识更加深刻。翟老师这节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可操作性强;尤其是对比教学让学生对这节课的难点内容有了更加具体而深刻的理解。
第二节课是刘福林老师为我们展示的《动量与动量定理》。刘老师通过铁路道口火车与汽车相撞、子弹穿过苹果和手机的视频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碰撞;引入的例子中有质量大的火车,有速度快的子弹,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碰撞中应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刘老师又让学生通过一个例题的练习展开了对动量的教学,通过对学生在黑板上解题后的点评完成了对动量的矢量性的教学,而且引入了动量的改变量,为后面动量定理的教学拉开了帷幕。接着,刘老师让学生将灯泡分别砸向一不固定的铁板和水泥墙上,砸向铁板的灯泡完好无损,砸向墙壁的灯泡碎了,然后引导学生猜测不同的实验现象的原因,引起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刘老师用例题让学生自己推导冲量与动量的关系,又通过对黑板上解题的同学的点评等多种形式,强调了动量定理应用的注意事项。刘老师这节课由生活现象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学生自主推导形式让学生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铭记于胸。
最后来自酉阳二中的冉鹏老师和秀山高级中学的田水华老师分别对翟建平和刘福林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冉老师在点评中说到,翟老师课堂结构合理,教师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通过让学生自己演示“水流星”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一个例题由浅入深引导和探讨圆周运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采用传感器来展示变速圆周运动中绳子拉力的变化情况,符合我们物理规律的由“问题—猜想—推理—验证”的探究过程,采用对比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明了。本堂课的设计由实例引入,通过层层设问,步步递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田老师在点评中说到,刘福林老师把握课堂能力很强,以质量大速度小的火车、速度大质量小的子弹作为引入例子,实际已将将动量的影响因数引入,在做“砸灯泡”的演示实验时,注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将灯泡进行安全处理等措施显得刘老师很注重细节,这也是我们老师应有的素养,这节课学生推导,老师点评,课堂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探究的度把握得很好。
最后,重庆市教科院中教所周智良所长对上午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周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做了点评,两节展示课都非常精彩,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理规律,寻求物理概念,符合课改理念,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能很好的利用演示实验,使得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物理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周老师还建议,学员们以后上重要的课时要多使用学案,或者把课件留给学生自己学习,这样一节课后学生们才会有更好的收获,有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点评,这样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最后周老师希望学员们能在物理课上自然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索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理念。
(二)经验交流知差距 努力学习做标兵
2015年1月15日下午,重庆八中刘福林老师和王欢老师为“重庆市2014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学员作重庆八中物理组建设经验介绍。
刘老师首先强调了备课组活动的重要性,即在年级管理制度下,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是教研组的主阵地;备课组老师接触最多,影响最大,备课组的组风决定老师的教风。刘老师从教学研究、培养新人、提升职业幸福感等方面介绍了备课组活动的重要性。随后刘老师详细地介绍了重庆八中的备课组活动开展情况:一是常规教研活动采用“三案定教”模式,即先备工作计划,再备初案,最后由小组共同研讨形成共识共案,老师再根据自己的班级特点备出详案;二是深入开展学生学法研究和培养,如:要求学生消灭乱涂乱画;要让学生明白抓紧课内远比课外重要;上课时听课比笔记更重要;对待错题要先弄懂再重解,最后订正;多做限时训练,让学生在极限速度下练能力;要学生多归纳与整理,积累经典模型的等一系列接地气的教学建议。三是要走出去、请进来,多开展与兄弟学校和兄弟年级的教研交流活动,或是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做讲座。四是要打造诸如科技比赛、兴趣活动一类的学科特色活动。五是要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师活动,譬如教师身体力行培养学生的规范,突破常规布置有意义的作业,组织备课组教师自制实验器材、开发实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从学校层面,还要自上而下的对备课组活动进行考核。刘老师立足学科特点、精益求精、分工合作、敢于创新的备课组建设经验对我们建设备课组有很多很好具体可操作的方法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
随后王欢老师作物理组实验开发和试题制命经验介绍。王欢老师从实验教学的意义开始,强调了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王老师详细介绍了重庆八中在实验开发方面所作的具体工作,一是平时注重收集实验视频素材,购买实验相关书籍;二是研究新型的传感器等实验装置,更好的做出各种定量实验;三是老旧器材、生活用品、新型传感器相互结合,自制实验器具,开发各种学生觉得新颖有趣的课堂演示实验及随手可做的微型实验;四是提供原材料和实验方案,在分组实验课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教材上没有的趣味实验,并加以理论分析。五是在寒、暑假作业中布置物理小制作。王老师还向参训学员们展示了一些他们开发的实验,获得学员们的一致好评。王老师建议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仅要能熟练的使用常规仪器进行各种实验,也应该善于用身边的材料来设计和开发新颖的、有趣味的实验,同时应该善于利用趣味实验来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更加深入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王老师强调作为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不仅要让自己的学生更加“心灵”,还要让他更加“手巧”。
接着,王欢老师向参训学员们介绍了八中在试题命制中所作的经验,他强调试题命制要注重试题的导向性、目的性、公平性、以及规范性,他介绍说学校选出七位教师成立命题小组,命题组成员要平时要研究高考试题特点,收集各种命题素材,包括网络试题、物理图片、国内外物理教材、各种自招竞赛中的趣味物理情境,以及生活中发现的一些物理现象……每年负责命制高一、高二年级的半期和期末的试题,并负责为高三的大型考试命制两至三套试题,命题过程中要求,每套试题至少经过三次命题组集中打磨,原创试题要体现水平。最后王老师建议学员们多翻看高考大纲,研究当地高考试题;多翻教材,开发教材题目;观察生产生活,多多原创;不要为了出题而弄出科学性错误;给其他年级命题,和他们交流一下,看一看他们的资料,避免原题;别太吝啬,该送的分大方点送,别怕题目没水平;同时也不要用考题贿赂学生;想命好高中物理题,请多看大学物理书。刘老师的物理实验开发和试题命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做一个心灵手巧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灵手巧的学生;只有心中有考纲考点,关注生活,才能命制出一套高水平的原创试题。
最后,来自长寿中学的戴浩老师和酉阳二中的冉鹏老师对下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学员们一致认为今天的学习收获颇丰,一是有感于八中的物理组建设的成功经验,二是有感于自身的差距和不足,都表示要加强学习,努力培养作为一个骨干教师应有的教学技能和素养,做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
(重庆市朝阳中学 王光毅 32中学 万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