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欢迎光临物理青蓝网!今天是 2025-05-05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快递 >> 重庆物理信息 >>参加教学大赛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梯
重庆物理信息
参加教学大赛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梯
上传时间:2014-10-31 22:42:10 点击次数:198 次
  

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在四川成都举行,重庆市选派的高初中两名青年物理教师选手在大赛中都有突出的表现。两位选手不仅在赛场激情飞杨,风彩夺目,给学生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也给现场的评委老师和全国各地的观摩代表留下很深的印象!更值得的称赞的是两位青年教师在赛后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不同形式用文字记录下她们参赛前后的心路过程,使参赛一事成为她们人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被她们对工作的热情和钻研劲头深深感动,希望她们写出的这些文字对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有启发意义。

物理青蓝网      马建国

注:高中参赛教师谢东挽的参赛体会已在青蓝网上发表

  


 

 

 我的参赛日记

                                                       重庆一中物理组    

        1011 ~14日,我有幸代表重庆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也不负众望的获得了一等奖。如今比赛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星期,各种工作及心情都已归于平静,是时候总结与反思这一刻骨铭心的过程了。翻开工作笔记,看到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手稿,很多场景便清晰地浮现于眼前了。

9月11日

第一次试讲

心情:忐忑不安

尊重教材,突破拘囿

第一次试讲,心情难免忐忑不安,这决定了前期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确定赛课题为《变阻器》后,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一节,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为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滑动变阻器作为初中生电路分析中的“碉堡”,要想攻克它,就得让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怎样突破重难点呢?翻开不同版本的教材,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介绍都是从结构、原理、使用三个方面入手的,但是相应的内容介绍的比较简单,这显然是不够的。为此,经过反复的思考与讨论,我们决定一改往常直入主题的方式,从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入手。看似离经叛道,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试讲的过程非常顺利,因为清楚的介绍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学生比较轻松的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使用也变得自然而然。

教材确实是范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被广大教师普遍认可的。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创造性的使用,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9月18日

第n次试讲

心情:豁然开朗

探究之路,永无止境

这一次的试讲,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阮享彬老师,张国建老师,还有李群、熊卫、申立丽三位美女老师。课后几位老师纷纷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浓浓的物理学科的味道,科学探究的味道。综合几位老师意见,便形成了这节课最大的亮点:通过深入的体验,循序渐进,让学生亲自经历滑动变阻器从无到有再逐步完善的过程。即铅笔芯----裸长导线----松散缠绕裸线圈----紧密缠绕裸线圈----紧密缠绕绝缘皮线圈----刮出一条亮线的滑动变阻器

各种物理规律的得出、各种工具的发明使用以及整个物理学科的发展都遵循了一个最基本的过程,即创设情景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现有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方法,解决问题应用于实际,再次发现新的问题。正因为遵循了这一规律,知识的获得有实践依托,所以真实可靠,自然而然。

 

 

 

10月7日

第n次实验

心情:万念俱灰——欣喜若狂

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什么样的课堂引入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和动机呢?为此,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有开门见山的,有通过视频展示舞台灯光亮度改变的,还有通过各种实验引入的。但是这样的引入都太过寻常,不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创新,必须创新,必须出其不意!

我设计了一个电路,起名为“魔灯”。正面看来就是最简单的电源、开关、灯泡、导线。闭合开关后灯泡不发光。其中的一条假导线背后连接了一段电炉丝,电炉丝上有一个可以自由滑动的铁环,通过手上所带的磁性戒指,从正面控制铁环,从而使得电炉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发生变化,灯泡的亮度也就随之改变了。

实验现象直观可视,看似寻常却又暗藏玄机,自然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实验装置组装方便,结构简洁明了,便于课后揭秘,并且与课堂所学息息相关。

 

 

 

10月13日

比赛

心情:茫然若失——淡定平静

精彩演绎,白璧微瑕

比赛时,当我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然后我在电路中注入“超能力”灯泡就逐渐变亮了。那一刻,所有学生、评委、观众的眼光都集中在一起,我心里清楚的知道,激趣的目的已然达到,乐学水到渠成。从易断的铅笔芯到结实的长电阻丝,之后的内容已无需教师多说,科学探究的方法会指引学生自己探索。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学生们亲自动手,主动找出现有方案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深度的体验了科学发明的过程。整堂课上最精彩的莫过于学生一次次提出的

从“魔灯”到用铅笔芯自制“调改进的方案。思维缜密又颇具创意,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所以,成就一堂好课的,不是老师,而是拥有学习欲望的朝气蓬勃的学生。

可能是被学生的风采所吸引,太过享受这一探究的过程,这一环节略有超时。使得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时有些仓促,没能给所有学生留出充足的实验时间。

当我再次拿出“魔灯”询问为什么亮度发生改变时,学生已经齐声快速的答出“变阻器”了。知道原理的同学自然不会再相信什么“超能力”了,此时我告诉学生“真的有超能力哦,这种力量强大到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它就是你们今天所经历的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聪慧的大脑去思考,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用永不放弃的心去追求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不正是一种超乎一切的力量吗?”

     课堂结束了,台下也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但我的心里却有些许的遗憾,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节完美的课堂。暗自神伤之时,我回忆起了学生改进实验的过程。不论怎样改进,总是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存在着不完美,但这种不完美恰恰就是不断改进的源动力,真实的课堂不也是这样吗?

 

 

 

10月14日

返程的列车上

心情:感恩、感动、感慨

感谢有你,一路花开

连日来,紧绷的弦终于松了下来。越是平静越能听到内心的声音。40分钟的精彩凝聚着太多人太多的付出与努力。

感谢周智良老师亲自前往渝北校区听课指导,还在出征前细心的叮咛嘱咐,鼓励加油!

感谢阮享彬老师在我迷茫时指点方向,给出多个创造性的建议,使本节课充满浓浓的物理学的味道!

感谢马建国老师在成都对我的点拨与关照,让身处异乡的我不觉得孤单,充满力量!

感谢李群、熊卫、申立丽、张国建老师多次听课指导,毫无保留的为我指点迷津,逐字逐句的帮我修改细节,还有各种暖心的安慰与鼓励!

还要感谢彭六丁老师、袁平老师、晏福勇老师、杨梅老师、国瑞芳老师以及我亲爱的一中物理组的每一个同仁,是你们用爱心与智慧浇灌,才成就了我的成长!

一路走来,除了感谢,还感动于各位前辈的敬业乐学,感慨于重庆物理一家亲的团结。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丽的辞藻去赞美;我不是歌者,不能用美妙的旋律去歌颂;但我是有心之人,我会用心感恩,用心做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投稿信箱 |
中国·物理青蓝网 www.wlqlw.com
Copyright?2010-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40067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