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全国名师赛有感
——2014年第四届名师课堂展示观摩学习总结
重庆市万州武陵中学 黄全安名师工作室研修成员 陈青苗
2014年9月27日和28日,沐浴着绵绵的秋雨,满怀着学习的期待,在工作室主持人黄全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名师课堂展示与交流活动”的听课学习活动。两天的听课学习中,我们领略了来全国各地的物理名师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采,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专业化、生活化、艺术化。课堂上那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紧扣的环节,精炼的教学语言,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巧妙地落实在他们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中,让人如沐春风,心随其动,充分展示了授课专家自身功底的深厚,教学设计的巧妙,课堂气氛的和谐和多媒体运用的娴熟。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感受之一:真正实现了教学角色的转变
本次名师课堂展示有8个高中课题,共有30位名师献课。从我所听的16节课我明显的感觉到所有的课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和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格局,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比如面对新的问题,猜想让学生大胆地提,理由让学生大胆地说,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自主制定,演示实验与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或理论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做,现象让学生仔细观察,原因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结论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和归纳,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讲解,自己纠错,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自己交流等等。教师只是在恰当的时候或组织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或激励学生积极发言,或与学生互动交谈,或与学生共享成功喜悦。教师语言简洁,但句句引导点拨到位,总结概括精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愉快。
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者要有“人本”意识、“生本”意识,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我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如何有效的去落实“人本”意识、“生本”意识呢?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扮演好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不越俎代庖,不喧宾夺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经历者、实践者而不是学习的观众。教师千万不能将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演变成对学生学习的代替。
感受之二:探究成为学生获得新知的主要学习方式
本次课堂展示的八个课题,除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外,其余七个都有具体的新知识目标的落实。尽管每个课题都有三到四位不同的教师上课,每位教师的上课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课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新知识的获得不是来自教师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对教材简单的阅读,而是学生通过经历自主的探究活动获得。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去猜想,然后引导他们要么进行理论探究,要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尽管我们大多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都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敢放手,基本上都是教师担当探究的主角,学生作为参与者参加到探究活动中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基本都是在围绕着教师预设好的探究思路开展一些具体的执行工作,缺乏自主的探究思路和探究过程。而一旦学生独立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就感到束手无策。虽然这次课堂展示活动中因为放手让学生大胆的进行自主探究而使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没有“圆满结束”,但相比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科学探究兴趣、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方法、发现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言,一节课的圆满与否好像就不那么重要了。
感受之三:以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促进学生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既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于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次活动中各地的名师给大家展示出来的课,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了对学生的训练。如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训练,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对实验方案设计、动手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实验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训练,质疑习惯和能力的训练,课堂达标训练等。通过多种训练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感受之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课堂气氛和谐活跃
这次名师们所展示出来的课在各个环节都有频繁的互动,这种互动不是由教师刻意制造的,而是自发的,油然而生的。或遇到问题和困惑时,或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或释疑解惑时……课堂上时不时就会出现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探讨商榷,课堂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氛围,让上课的师生以及我们听课学习的教师都感到身心愉悦。
记得有人说过:精彩的课堂不是“静”,“动”的课堂才更精彩。因为课堂只有通过“动”,才能让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得到心与心的沟通和情与情的交融,才能让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得到碰撞,认识产生共鸣,才能使课堂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当然,课堂中的“动”应该是情到浓时难自禁的表现,而不能是刻意的,否则,会让人感到做作,形式化。
总之,这次外出学习让我耳目一新,收获颇丰。名师们精练丰富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悦耳动听的声音,和蔼可亲的眼神,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自信、轻松、愉快;所采用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惊讶和好奇的心理状态下对所学知识去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和反思,真正理解物理是一们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学有价值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体现出“创新、探索、自主 ” 的教学思想。作为教育改革实践者的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踏着名师的足迹,更新观念,以人为本,钻探教材,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博采众长,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