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相对于前三届的名师赛,这一届最想看到怎样的课堂展示?
苏老师:课改理念要转化为行为,我们希望教学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比如说在课堂上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转变要实现一定的目标,并不是说转变就是要考多少科,物理还考不考,占多少分,这些都不是我们一般老师能左右了的,但是这个理念转化到课堂上,我们老师在对学生评价,到底是怎样去评价,怎样去操作才能真正的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落实,方法的掌握,情感的沟通;怎样评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还有一个就是三维目标,三维目标大家都很关注了,但是开始阶段,大家更多地在形式上关注,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总是知识是一个硬梆梆的,我们把它落实好了再贴上一个情感的东西,我们现在更希望看到的就是从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情感的渗透能够捆绑在一起,能够更有益的结合在一起,我们更希望能够看到这样一个东西,比如说包括科学探究也是课改理念之一,我们现在教学方式多样化,更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在经历探究的过程当中,我们有一个更深刻的思考,那么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我们经历设计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经过什么样的轨迹能够更有利于把科学素养提升上去,换句话说这些素养落实到初中教学上到底有哪些要素,就是说有那些具体的东西,更希望看到老师有些本质上的突破。
问题2:把高科技材料或手段引入课堂进行实验更利于物理课堂的教学,还是应用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更利于物理课堂的教学?
苏老师:这很难一句话就概括出来,如果有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咱们就全国推广这种方法好了,就用不着这么交流这么展示了。实际上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同一个知识内容、同一种能力层次要求,我们可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当我们见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方法的同时,我们就要思考哪个更好?其实我们能够把各种方法集中在一起,大家再去思考去品味这些方法的同时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那么其实关键就是教学要得法,很难说清楚哪个方法绝对好,其实这些东西要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兴趣特点,甚至还包括老师自身的特点。比如说这位老师口才特别好,对学生的调动好,那么这是一个特点;可能有些老师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的特别娴熟,有的老师的实验操作技能非常好,有的老师的知识背景比较宽泛,能够更多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那么这就要发挥不同老师他自己不同的特点。另外,就要看具体什么知识内容,有些知识内容,比如初中在讲原子、原子核就需要更多地介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化的东西形象化、或采用动画的形式呈现。比如说讲蒸发、熔化就更多地以实验做基础,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又如光学的一些实验、电路的连接,学生对做实验很感兴趣。而对于考试的重点、兴奋点,如浮力、机械效率知识的特点就是能力层次很高,就需要理论演绎和逻辑关系更强化一些。所以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老师教学特点,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优化的组合,还有老师所在当地的物质环境,比如广州的老师处于经济发达、信息比较畅通的环境,这是一些西部地区的老师不能比的,尽管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但整体大环境不太一样,教学能够得法是最好的,没有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就像农民种地:今天要收割了,那么镰刀是最好用的;明天要翻地了,锄头又是最好用的。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我们提倡教与学的方式多样化,合理组合不同的方式,根据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的教师特长,从中找到最佳的组合。名师课堂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就是为了让听课老师们体会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利于自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
问题3:一堂课教学时间有限,可否不按照教材内容要求讲完,而分成若个课时进行教学,这对于参加赛课的教师的评分有无影响?
苏老师:会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原则上我们不强求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必须在一节课时内讲解介绍,其实本次展示交流活动的评委都是省市一级的学科教研员、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大家都很清楚一节课时的知识承载量应该是多少,比如汽化一节,包括沸腾、蒸发两方面内容,大致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其中还要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一个课时或许有些紧张,那么就允许这节课不一定要讲完,当然这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特意的为了烘托一个精彩的部分讲授,只讲这节课的一部分,尽管这样的课堂或许很精彩,但并不实用。本次活动一方面是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我们更希望能有助于我们的一线教学,其实这种交流展示活动不应是“过年”“作秀”,应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赞成为了吸引眼球“秀”出来的表演课,这样的课不实用。我们希望的是在实用的基础上琢磨怎么把一节课设计得更好。
问题4:高考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会有怎样的影响?
苏老师:高考始终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2017年以后的高考我们很难预测,浙江、上海等地区的高考改革有很多热议。现在的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题目的整体难度应该逐渐下降,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对初中物理而言,不同的内容应该有它不同的功能,一些比较重点的知识,比如欧姆定律、电功率、浮力,简单机械,机械效率等,所承载的学科信息、功能更丰富,应该在未来的命题中难度有所加强。而热现象、光现象等知识内容,更多承载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开阔学生视野,相关的题目应该比较简单。当然作为初中物理教学,最重要的要让学生喜欢物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教学就没必要过度拔高教学难度,尽管可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过高的教学难度容易造成学生畏惧物理的现象,不利于我们未来的高中教学。
苏明义,物理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北京市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事理长。
物理青蓝网 马颖 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