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助式”教学常态化应用
摘要:三助式教学是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从课堂人力资源结构入手构建,并通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分析三助式教学为什么要常态化,为什么能常态化,以及如何实现常态化几个问题
关键词:三助式教学;常态化应用;价值;策略
“三助式”教学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倡导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群体教育资源,破解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追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发展全面的教学目标。所谓“三助式”教学是指学生自助学习(简称“自助”)、学生互助学习(简称“互助”)和老师帮助学习(简称“师助”)三种学习形式。目前“三助式”教学正在向各种层面的学校、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以及各个学科进行常态化推广。“三助式”教学常态化就是使“三助式”教学成为一种正常教学状态,而不局限于个别学科、个别年级、个别课型、个别时段。部分学校是“三助式”教学的先期实践单位,也是“三助式”教学的最早的受益学校。学校整体推进“三助式”教学,成为了沙坪坝区“三助式”教学常态化应用推广的基地学校。在“三助式”教学常态化应用中,主要研究和回答了三个问题,即:“三助式”教学为什么要常态化?“三助式”教学为什么能常态化?以及如何实现“三助式”教学常态化?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三助式”教学为什么要常态化? 教育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大面积、常态化的推广和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所进行的研究不一定能取得成果,就算取得成果,也不一定能用,就算能用也不一定能大面积、常态化的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目前“三助式”教学应用来看,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是小学段还是中学段,也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效果迫使我们思考“三助式’教学常态化问题,让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能够普遍推广,使其常态化,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受益。
(一)老师教的轻松 传统课堂一般采取满堂灌,题海战术和严格管理三板斧,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声嘶力竭,累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老师采用三助式教学上课,在课堂上主要起组织、激发、引导、促进作用,对知识内容几乎只起确认、点拨和梳理作用,老师讲得少,感觉非常轻松。
(二)学生学得愉快 “三助式”教学能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帮、敢做、勇于创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非常积极亢奋的精神状态,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重庆市28中初2011级3班学生赖小含日记中写道:“星期四下午,我们上了一堂物理课。那堂课我们上的是“伏安法”测电阻,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研员。他很会上课,组织我们通过自助、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他时而点拨,时而鼓励,使课堂一直保持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整堂课上下来,我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依然沉浸在奇妙的物理学习当中……。 那堂物理课,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真的很感谢老师带给我的这些,我相信这些会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和未来学习中留下精彩的一笔……”。在“三助式”教学中,我们都是采取小组学习。组内都有明确的分工,组长负责协调、统筹组内的一切事务,保 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他们大多勇于提出问题,能够大胆的质疑,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生活中他们更能关心同学、帮助同学!在接受了“三助式”教学的学生大多很活泼、开朗、自信满满。
(三)考试考得满意 老师刚开始使用三助式教学时,心里没底,总是担心学生题练得不够,考试成绩可能会考不好。但随着三助式教学的不断开展,学生越来越喜欢这种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同时得到大幅度提升。重庆十五中在整体推进“三助式”教学课程改革几年以来,每年参加全区教学质量考核也在稳步上升。初2011、2012级获得教学综合质量一等奖; 2013、2014、2015、2016、2017级都为中考全区单办初中第一名。
(四)学生能力发展全面 参与“三助式”教学的学生其个人能力确实出现了一定的提升。平时不 怎么愿意说话或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实践后都有了展示自己的冲动和能力,这其实已经不限于一种能力了,而更是一种自信和勇气。“三助式”教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自信,学会了表达,也学会了合作。调查结果还显示,当过小组长的学生其能力较之一般学生提升更大,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明显要更强一些,许多当过小组长的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都担任了一定的班委职务,他们都愿意而且确实能够胜任自己的班委工作。优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优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自信心、责任感都得到了加强。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学优生得到的成长是更明显的。这显然符合认知精致理论的研究,“认知精致理论认为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在表达和倾听的过程,不仅有利于被指导者,更有利于指导者”。在培训教师时经常请前期开展三助式教学的学生给培训的老师讲“三助式”教学在他们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及对他们能力提升的帮助。这些学生以自己的上课经历,向在座的老师们讲述了“三助式”教学对他们发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培养提高。一位参与培训的老师在后来的总结中写道:“学生的现身说法,使在座老师感受到这些学生对“三助式”教学方法领悟得十分透彻,让我们这些培训的老师都很惊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们这些老师体会到‘三助式’教学的魅力所在——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五)老师得到发展 开展“三助式”教学实验以来,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明显,专业成长迅速,一大批老师参加全国、市、区赛课获得一二等奖。实验教师信心十足,职业效能感、成功感大为增强,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三助式”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考试考得满意、发展全面的目标。“三助式”教学还促进了教学科研结合、学生老师互动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这些实践效果说明,“三助式”教学应该大面积推广,常态化实施,让更多的师生早日受益。
二、“三助式”教学为什么能常态化? “三助式”教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学的高效性、操作的灵活性,推广的普适性,以及自带核心素养培养功能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才使得它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中能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实现三助式教学常态化。
(一)概括性 从理论上来看,“三助式”教学以“助”概括了教育的功能,以“三助”概括了整个课堂教学,在理论上具有高度概括性。“三助式”教学指出,教育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而直接的功能则是助人成才、助人发展,即通过助人成才助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教育的根本功能是助人的发展。无论哪种人力资源、教学内容或是各种环境因素的促进作用,在教育功能上看都可以概括为助人的健康发展。而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场所。从人力资源来看,课堂上无非是师生共同体,从教学形式来看,无论教学内容多么复杂、方式多么多样,手段多么先进,课堂上无非学生的自助学习、学生的相互学习以及老师的帮助学习。“三助式”教学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将课堂教学简单地概括为“三助”,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三助式”教学思想,并发展为包含指导思想、目标、基本教学流程、实施与评价的系统理论。
(二)高效性 所谓高效性,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而且保证质量。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的主要标准包含: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何;学生是否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否优差生都照顾到;教师的角色是否仅限于讲演者;目标达成如何等。[] “三助式”教学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并把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每种学习形式下都强调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神行合一”的投入,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照顾全体学生,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其高效性。具体体现在: 1.“自助”学习时,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全员参与,体现了参与的广度;而学生的学习有快有慢,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量和能力发展方面的不同需求,要求教师提出分层学习要求。对学习快的同学要求他们思考其他同学可能在哪些方面有问题或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比较深刻的要点、方法,要准备给有需要的同学讲清楚或介绍清楚。这实际上对好生提出了一个小老师备课的要求。这样既体现了分层教育思想,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还提高了好生时间的利用率,并且给好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为下一阶段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互助”学习时,学生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讨论交流,解决相关疑难问题或部分学生的疑问。学生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既避免了好生重复听、差生听不懂的现象,使学生都有事可做且解决大量有针对性的问题,也使学生在能力和情感上得到发展,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具体来讲,在一段时间内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是老师讲,可能只能讲一个问题。老师讲的这个问题可能好生早就搞清楚了,对好生没有效。差生压根就听不懂,也没有效。对能够学,但又没完全弄懂的同学有效。因此老师讲的只对少部分同学有效,对大部分同学无效。如果让学生互助解决问题,这段时间解决的问题就不只一个,可能是很多个问题。而且解决的是学生心中的问题,针对性非常强,同时还是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解决问题,学生容易听懂。总体看,这段时间学生参与的面广程度深,解决的问题多,针对性强,语言贴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学生“自助”学习、“互助”学习后,将学习结果进行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中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如果学生不能解决,老师再作针对性地讲解点拨。老师也可以直接征集学生“自助”、“互助”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这就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避免了教师过度讲而学生不愿听或重复听的现象。既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除此以外,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其认识课堂学习的三种形式及对应的学习功能,认识这种学习形式的操作流程以及对自身发展的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神形合一”的大面积、深层次参与,为课堂的高效性提供了前提。
(三)灵活性 与以往的所谓几“环”、几“步”等教学模式相比,“三助式”教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它的教学流程设计没有将教学内容或一堂课教学以固定的形式规定下来,而是根据人力资源形式安排学习流程的,这就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任务设计的灵活性。“三助式”教学是围绕任务展开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任务。有的课可能要设计五个任务或者更多,有的课可能只有三个任务或者更少,有的课要设计课堂练习任务,有的课就没有必要设计课堂练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是一堂课的某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也可以是某个学习环节中的某一部分活动。还可以是课堂中的某个实验或者是课堂总结等等。这就说明,任务设计非常灵活。在任务设计时主要考虑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就可以了。 2.教学时间的灵活性。根据“三助式”教学思想,任务完成要经历“自助”、“互助”和“师助”三个阶段,但三个阶段的时间把握是非常灵活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配三个阶段的时间,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确定“师助”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份量,可以选择多讲,也可以选择不讲。这就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体现了“三助式”教学的灵活性。 3.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三助式”教学根据课堂学习人力资源提出了三种学习形式,但并没有固定每种形式下的具体学习方法,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灵活选择具体学习方法。比如“自助”学习形式,就可以选择以下具体方式:如自己阅读、朗诵、实验、练习、思考、观察、纠错、总结等。“互助”学习形式也可以选择合作实验、讨论、共探、共享、互抽、互问、互查、互纠、互评、辩论、展示、质疑等。 4.助学单设计体现灵活性。“三助式”教学的助学单在设计过程中就考虑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助学单的内容或出现方式设计难一点,也可以设计容易一点,怎样适合你自己的学生就怎样设计。助学单还专门设计了机动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时间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完成或不完成机动任务,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选择完成哪一部分机动任务,这也是教学灵活性的一个体现。
(四)可操作性 “三助式”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师拟定助学单。学法指导要让学生认识“三助式”教学及其功能以及开展过程,并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助学单是将本节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以任务形式呈现出来的一个清单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教学将围绕助学单上的问题展开,也即任务一、任务二等,并列出相应的要求及需要完成的表格等。课堂上助学单人手一份,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也有利于他们总结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任务开展则是根据助学单的安排,以任务的形式不断呈现并围绕任务通过“自助”、“互助”、“师助”三种学习方式依次进行。任务之间具有一定的递进性,三种学习方式也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五)普适性 三助式教学是从课堂人力资源结构切入,抓住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人力资源结构具有共性的特点,都可以把师生共同体分成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和老师个体。这种独特的切入方式,决定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普适性,不管是哪个地区、哪种类型、哪个学段、哪个学科、哪种内容都可以采用三助式教学模式,所以,三助式教学是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模式。
(六)三助式教学自带核心素养培育功能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发生在学生身上,三助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有效实现核心素养地培养。同时,三助式教学程序也自带核心素养培养功能。三助式学习要求学生接到学习任务时首先想到靠自己去完成,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才靠同伴来帮助解决。这种靠自己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习惯、意识和精神,就是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这种靠自己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自助能力就是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同样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形成的互助意识、互助精神、互助能力,也是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功能是三助式教学模式本身自带的,所以,长期坚持使用三助式教学,学生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快速提高。 三助式教学以上功能和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使三助式教学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能够常态化使用推广。
三、如何实现“三助式”教学常态化? “三助式”教学的重要价值和强大功能为“三助式”教学的应用推广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实现“三助式”教学常态化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一个老师要长期使用“三助式”教学,关键是老师自己,一个学校要实现“三助式”教学常态化,关键是校长。无论是一般老师还是学校校长,要实施“三助式”教学常态化还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信不信“三助式”教学的问题,二是愿不愿意选择“三助式”教学的问题,三是敢不敢在教学中长期坚持使用“三助式”教学的问题,四是有没有能力开展“三助式”教学的问题。
(一)解决信不信的问题 每一项重大改革的成功,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解决的是信念问题。信念问题没解决,就不可能有积极实践的行动,也就谈不上改革的效果。比如一个人信仰共产主义,他就会为实现共产主义赴汤跳火,奋斗终身,不惜牺牲个人一切。如果一个人不信仰共产主义,就绝不会为实现共产主义去奋斗牺牲。开展课题教学改革也是同样的道理,必须解决思想理念问题。解决的方法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强化观念转变,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感悟提高,逐步改变原有教学观念,相信“三助式’教学的强大功能,解决信不信的问题。
(二)解决愿不愿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即便是相信“三助式”教学的价值和功能,老师也不一定愿意选择“三助式”开展课堂教学。原因是老师们用惯了传统方法,感觉传统方法驾驭课堂更轻松,操作更简单,因此不愿意选择“三助式”开展教学。为了让教师愿意选择“三助式”教学进行教学,除了理论培训外,还要用效果吸引教师。方法是树立典型,示范引领,拿效果说话,让老师们在效果面前不得不服,自觉自愿的放弃传统教法,积极主动的选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发展全面的“三助式”教学方法,解决愿不愿的问题。
(三)解决敢不敢的问题 实践表明,有很多老师在接受“三助式”教学理论培训后,其实是很想参与“三助式”教学改革实践的,但是他们却不敢付诸实践。原因很简单,害怕实践结果不但不能提升教学成绩,还造成学生成绩下滑,既影响学生的学习、也影响自己的教学,还影响学校的荣誉。也有老师害怕自己忙了半学期或一学期,结果和别人没什么两样,甚至不如别人,从而招来同事的嘲笑或领导的批评。正是这样的心理,让许多老师在愿意却不敢实践的状态中矛盾徘徊,最终被挡在了“三助式”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大门之外,让人遗憾!而参与的老师部分也是充满了担忧,甚至有些老师为了避免同事领导说闲话,将教室门关起来把桌子拉成分组式座位开展教学,等上完课再恢复教室常规座位布局,然后打开教室门,这让人觉得有些搞笑。但这就是事实,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事实,说明我们的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改革有进一步的正确认识,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三助式”教学的实践还需要学校营造一种好的教学改革环境,给教师减压力,卸包袱,让教师敢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四)解决能不能的问题 光有教学改革的意愿和敢于实践的行动是不够的,如果教师不具备应用“三助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那也将有可能导致一腔热情成空的结果,所以,教师是否具备开展“三助式”教学实践的能力是决定“三助式”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解决的方法是通过一些培训和研讨,除了要让老师们认识“三助式”教学,有参与实践的热情外,还要培养他们参与实践的能力。让教师在意识上有所突破,在专业上有所拓展,在能力上有所提升,这是“三助式”教学实践要求解决的课堂驾驭能力问题。 对于学校实现“三助式”教学常态化,就需要校长解决以上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解决的程度决定着“三助式”教学常态化程度,解决的程度越大,实施“三助式”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就会真正感受到“三助式”教学带来的轻松和愉快。 依托“三助式”教学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借助学校、学科、年级的行政支持和全国课改大环境的推动力量,提高队伍课程能力,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培训研修方式,形成应用推广策略,就能够使“三助式”教学常态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永刚 论“三助式”教学的高效性[J].考试教研2012(07):47、71
2.伍永刚 浅析“三助式”与”后茶馆式“的共同取向[J]考试教研2013(03):46、48
3.伍永刚 “三助式”教学挑战课堂教学改革“瓶颈”[J].科技创业家.2011(3):211-212
4.伍永刚 “三助式”教学 [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9
5.赖小含,http://www.wlqlw.com/show.asp?id=894,一堂“三助式”物理课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