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标理念得以体现。学生是教学时的主体,老师只起主导作用,在本次赛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各位老师都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用比较恰当。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跟生活想联系紧密,如吊车、旗杆、电梯等。让学生觉得滑轮的使用就在身边,增加亲切感。且在突破滑轮的实质教学中至少有3位老师利用“瘦身的方法”—即把滑轮的圆弧去掉,把滑轮变成了水平杠杆,形象而生动,利用前一节所学杠杆知识画出滑轮的力臂,从杠杆的平衡条件推导得出结论,学生反馈情况良好。
2、引入新颖。渝高王海权老师是以玩具吊车引入,由玩起兴,激发出学生兴趣;黔江罗鹏老师以游戏引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外语校韩雅秋老师以雅安的生命救助图片配以她自己有感情朗诵引入,打动了同学们;有的老师以外语开场,让在座的听课老师都露出诧异的表情,“还有这种方式?”,一下子,所有学生和老师的注意力全被集中起来了;有的老师以实验获取礼物的方式引入,城口的老师是开门见山的引入。不同风格引入凸显了教学的千姿百态。
3、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掌控能力强。王老师,罗老师,韩老师,还有不知名字其他两位老师,教学时师生配合默契,规定2分钟完成的,绝不会超3分钟,然后学生上台展示。部分班级的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绝不压于老师。为整节课节约出不少时间。教师们调控时废话少,真正做到言简意赅。上得最轻松的是第三位老师,说的话最少且教学效果绝不差。容量最大的是罗老师,已经把滑轮组涉及的力和距离的定量关系都拿出来了。我想,这些展现既体现了个人的素质也体现教研组的力量。很具代表性。
个人觉得值得商讨的方面:
1、对定、动滑轮的图形判断力度不够。6个老师有5个老师基本没涉及滑轮的判断,但这在以后的计算中又会出现。尤其是水平放置的定动滑轮的判断。仅一个老师涉及。
2、物理思维训练不够。在教学本节课重点——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时,一般都是老师把实验甩给学生,虽然目标比较明确,但采用的方法是直接告知测什么比较什么,想要的就是那一组数据,对为什么那么做没进行分析。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为什么那么做进行引导的仅是两位女老师,所占比例太少了。教学教学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思维,而非这一点知识。这一点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恰当这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