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初中物理“国培”
张金龙
凡事用心,就会认真,就会主动,就会动脑筋,就会提前准备,就会想到将来,人员配合就会融洽,事情进展就会顺畅,预期的结果自然水到渠成。
重庆“国培”物理班结业在即,从学员访谈、培训简报、学员心得、学员集等方面来看,本次“国培”取得令人满意成果。回顾这次培训,感触良多。要想让学员吃住安心,思有所悟,学有所得,技有所长(zhang),培训工作团队必须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严密策划全程方案,有条不紊的按计划实施,同时能根据变化做出合理调整,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特色。所有工作以学员的学习为中心开展,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员,爱护学员,就能深入到学员中去,迎得学员的尊重和喜欢。凡此种种,归结为一句话:用心做事,就能做好。
一、首席专家指导,策划培训方案
好的策划是保证工作井然有序开展的前提,一个优秀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在接到重庆“国培”物理班的培训工作后,由西南大学科学教育中心主任廖伯琴教授任首席专家,并在廖教授的牵头和指导下,工作组先后数次开会,研究和讨论培训工作。
1.课程结构
本次培训结合重庆学员的实际情况与培训时限,安排了六个板块的课程内容,分别是教学理论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学科前沿与知识拓展;教学观摩与交流;论文、教案及教具设计能力与展示。
这六个板块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与初中物理教学相关的科学与文化、新课改、新课标、教学设计、学术论文、教师专业发展、探究教学、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命题技术、教学资源与低成本实验器材开发、现代科技与生活中的物理、STS教育、教育统计与测评等内容,期望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效能、自身发展及学术研究能力有所提升。
2.师资配置
邀请名家、专家为重庆初中物理培训学员上课,是我们进行师资配置的指导原则。
廖伯琴教授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研制及新教材开发的领头人,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成员,全国高等物理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大学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基础教育类重要刊物《物理教学探讨》主编。本次培训,我们十分荣幸的请到廖教授任培训的首席专家及总负责人,设计培训课程结构与内容,指导培训全程所有工作,为培训能科学有序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诗亚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本次培训,特别请到张教授为重庆初中物理国培班做以“科学与文化”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拓展学员的思维与视野,以文化和价值为背景来认识教学工作,以期培养老师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育人观。
同时,我们邀请了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赵保钢教授;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郭卫东老师;重庆沙坪坝教师进修学院物理教研员,区级特级教师,中学物理研究员谢德胜老师;重庆市重点中学兼善中学副校长,中学物理研究员(正教授级)贺晓霞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高校光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梁一平教授;重庆市北碚区物理教研员张修文老师等十多位中学物理教学专家参与本次“国培”教学工作,为学员授课。
根据重庆初中物理“国培”的内容框架,遴选出一流的师资团队,针对性强,权威性高,保证了本次“国培”的水准和品质,确保培训课程的恰切与精彩。
二、团队分工协作,做好前期工作
在本次培训负责人廖伯琴教授的指导下,成立了重庆初中物理“国培”十人工作小组,以培训方案为指导,把工作具体化,细化,落实到人,做好前期工作,确保培训如期顺利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制订培训日程安排,联系授课专家;
(2)与培训学员取得联系,发送培训通知与相关要求;
(3)制作宣传横幅、海报、学员手册及通讯录,准备资料袋;
(4)为学员饭卡充值,提前预定住宿房间;
(5)提前安排好学员接待、拍照录像等其他细节工作。
不打无准备之仗,经过精心的安排与充足的课前功课,工作团队对本次培训胸有成竹,信心满满,胜利在望。
三、忙而不乱的“第一天”
11月8号,全体工作人员在西南大学热情接待来自重庆各地的初中物理学员,帮学员提行李,引路,核实信息,登记,发放培训手册、饭卡、资料袋,安排住宿……所有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工作人员的用心和热情,深深打动了前来参训的老师们。
按照培训通知的要求,当晚在西南大学“说乎斋”报告厅召开学员们在西南大学的第一次班会。晚上八点整,学员们已经安顿妥当,班会如期进行。在会上,本次培训高校研修阶段的负责人廖伯琴教授及班主任张金龙、李富强老师与全体学见面。学员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在愉悦的气氛中,廖教授就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师资配置向学员们做了介绍,并提出了培训要求与期望。两位班主结合培训日程安排,就培训的管理工作与学员们进行沟通,并要求班委积极配合,为全班同学做好服务工作。
四、丰富多彩的培训过程
本次培训充分利用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以教学案例、课例等教学实例为载体,强化对教师专业能力训练;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性专题研讨相结合;讲座式教学与参与式互动交流相结合;教学案例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发挥本次培训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发掘学员们的课程资源,并共享先进经验和方法。在培训方式上,参与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相结合。
(1)专题报告
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围绕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与热点专题,做了不同层面的报告,这些报告通过追踪前沿,用素材翔实、表达生动、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引领,开阔了学员的视野,激起了学员们思想的碰撞,构成了本次培训的主体内容。
(2)主题研讨
以学术论文、教学设计及自制教具为主题,以指导老师全程参与,分组合作的方式举办了主题研讨,学员参与的热情高涨,讨论热烈。通过对学术论文、教学设计及自制教具三阶段的研论、修改与实践,使学员深切体会到自身的进步,提高了认识,学到了方法。
(3)案例评析
通过专家介绍并剖析诸多典型课例,突出案例中的问题特征与方法价值,引导学员在广泛充分的参与体验中收获提升。
(4)现场观摩
本次培训安排了两次课堂观摩活动,分别组织学员前往西南大学附中和兼善中学观摩重庆一线老师随堂课。课后,请上课老师及所在学校的物理教研组成员与学员们一起进行了评课和研讨,学员们在参与现场体验的过程中丰富了感性认识,感受到了先进的教学风格。
(5)交流分享
学员们在培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体验收获与培训成果也通过展板、课例、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交流,相互启发,优势互补。
五、重庆“国培”物理班的特色
如果说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实施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那么重庆“国培”物理班的特色,则为本次培训锦上添花,成为一大亮点。
(1)为学员配备在读博士和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指导导师
在对全班学员分组的基础上,为每小组配备一名在读博士和一名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研究的指导导师,一方面就学员们的各种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协助组织有关学术论文规范与写作方法,教学设计技巧及如何利用随手可得的物品制作低成本实验器具开展研讨,并进行点评和指导。
(2)安排学术论文、教学设计和自制教具的讨论与实践
考虑到中学物理教在撰写学术论文,进行教学设计及自制教具的需要和面对的实际问题,分三个阶段,特别安排了学术论文规范与撰写、教学设计技巧及低成本自制教具的指导,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学术论文、教学设计及自制教具的初步展示。在组长的主持下召开三次小组研讨会,学员分别就自己的学术论文和教学设计和自制教具进行初次展示和呈述,组内学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由指导老师进行点评,学员本人记录,并根据建议与点评意见进行修改;
第二阶段:学术论文、教学设计及自制教具的中期展示。在初次展示和修改的基础上,每位学员在组内分别对自己的学术论文、教学设计和自制教具向大家作中期展示汇报,组内讨论,总结,并推选两篇论文,两篇教学设计,两个自制教具,参加全班的论文答辩、教学设计评优及教具比赛。指导老师对推选出来的作品再次进行深入的指导,所有学员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第三阶段:论文答辩、教学设计评优及自制教具比赛。请所有指导老师参加,各小组推选出来的学员分别进行论文答辩、教学设计评优及自制教具的展示和讲解,产生学术论文、教学设计及自制教具的等级奖,在结业典礼上颁发获奖证书。
整个过程,学员们主动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反复讨论和修改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在论文撰写、教学设计及自制教具方面的进步,从中提高了认识,学到了方法,得到学员的普遍认可与好评。
(3)组织学员观摩硕士科研论文开题答辩
在学术论文研讨过程中,发现科研论文的规范与写作是本次参训学员的弱项,因此,特别组织全体学员观摩在读硕士科研论文开题答辩,让学员现场学习如何开展学术研究。
六、无间的配合
本次重庆初中物理“国培”,由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校整体组织负责,高校研修阶段交由西南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在高校研修阶段,得到了九龙坡教师进修学院钟院长的大力支持和现场指导,班主任马建国老师更是数次到西南大学参与培训管理工作,看望学员,关心学员的吃住学习。正是这种负责任做法、敬业的精神和无间的合作,使得重庆初中物理“国培”工作得以连续、流畅的进行。
七、圆满完成培训工作
本次培训,从制定教学方案、管理制度,到教师的授课、学员的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思想明确,目标清楚,要求具体,管理科学,制度严格,组织得力。学员们对科学与文化的内涵和关系、新课程的理解、物理学科知识的人文美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论文撰写、教学设计与实施、自制教具、课题研究、评价的能力普遍增强。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到了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圆满完成了此次培训工作。
经过本次培训,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不少。如学员在培训心得中所写:“通过这一阶段在西南大学的培训学习,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让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